“80后”篆刻家王臻,是个“大忙人”。记者见到他时,他刚结束工作会议,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王臻的忙碌不仅在工作,更在日常。多年来,身兼数职的他,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坚持探索,在推广篆刻艺术的道路上不断采撷新果,愈行愈深远。
人物名片
王臻,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现任西泠印社社务委员会文物处处长、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国家发改委价格认证中心价格认证专家、杭州市价格认定中心专家库(篆刻类)认证专家、年度杭州市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杭州市第十二届政协委员、浙江省青联常委委员、民盟杭州市第十四届委员。
作品荣获国家艺术基金年度青年艺术创作项目,年度省文艺发展基金项目,西泠印社第八届篆刻艺术评展一等奖,全国第七届篆刻艺术展优秀作品(最高奖),浙江省第三届篆刻大展(万山红遍——浙江篆刻大展)金奖,浙江省第四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金奖。作品被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省美术馆、西泠印社等机构收藏。
出版有《铁斋藏古玺印》《艺海求臻——王臻朱迹》《艺海求臻——铁斋佛缘》。参与编辑《中国民间书法精选系列》《中国篆刻集萃系列》《中国篆刻聚珍》等。
兴趣先行与艺术结下不解之缘
早在8岁,王臻就与书法结下不解之缘。年,他拥有了自己的第一部书法作品,后来在各大青少年书法赛事中屡屡获奖。王臻说自己走上艺术之路离不开父亲的引导,父亲看到了他在艺术方面的潜力,便为王臻物色了当地一位乡贤,专门辅导王臻书法,并决意帮助儿子将这项兴趣发展下去。“父亲告诉我,做一件事要坚持到底、一以贯之。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学习书法,尽管当时的学习条件很艰苦,我也从来没有中断过,几乎每个暑假都‘泡’在图书馆里。”
高二那年,王臻明确了自己的艺考之路,于年顺利考入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学习。中国美术学院成立书法篆刻科,是全国第一个书法篆刻专业。在中国美院的系统学习,也让王臻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许多人会问我什么时候开始学篆刻的,其实真正浸润篆刻学习是在中国美术学院,甲骨文、大篆、小篆、楷书、行草等各种书体都要进行临摹和对比训练,这样的学习方式也让我对于中国书法史和中国篆刻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打开了更加广阔的视野,也为我后面的专业创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王臻说。
对学习书画的年轻人来说,西泠印社无疑是令人向往的艺术殿堂。它于年创社,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立社宗旨,是我国成立最早、影响最深远、专业度最高的民间艺术团体之一。为了更好地传承篆刻技艺,西泠印社对社员的金石学、古文字学功底有很高的要求,在选拔社员时便坚持“首先是一个书法家,然后才能是篆刻家”的原则,提倡“诗、书、画、印”全能发展。年,西泠印社在创立周年之际举办了“百年西泠·金石华章”国际篆刻甄选赛,王臻从来自全球的多人中脱颖而出,摘取桂冠。29岁当选“西泠状元”,王臻成为了当时社里最年轻的社员之一。
篆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篆刻山水有清音
篆刻礼之用和为贵
潜心钻研艺术之路孜孜以求
这些年,王臻拿国家级书法、篆刻艺术大奖拿到手软,还担任过国家发改委价格认证中心专家……艺术道路的成功、获得闪亮成绩的背后,无不是他对于艺术的炽爱与坚持。
如今,书法篆刻早已成为了王臻每日的“必修课”和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直到现在,他仍保持着一年几百方印的创作强度,迄今创作的印章数约四五千方。此外,他还系统化地收藏古玺印,按照每个时代的风格对藏品进行梳理,他并不仅仅满足于把印花做简单的排列展示,而是想“更完整地探求古人的刀法”。
对于艺术,王臻有着自己的见解和感悟。篆刻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具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对于很多的爱好者而言,‘刻’可能更重要,其实不然。书写文字才是最为核心的东西,真正能展现篆刻空间及张力的还是文字根本。”王臻认为,篆刻家不仅要有自己的字法,更要有对于刀法的理解。
“笔墨当随时代。”在王臻看来,时代当下,人们对于中国文化的一种新的理解,和古人看到的总有不一样的地方。“因此,在艺术创作中要有传统和创新,要有我们自己的审美和情感,以及对事物的认知和思辨。”他说。
黑格尔说:“艺术把它的每一个形象都化成千眼的阿顾斯,通过这千眼,内在的灵魂和心灵,在形象的每一点上都看的出来”。艺术家的个性,在创作过程中的体现就是作品。王臻的个性率直、坦诚真挚,而“唯快不破”,则是他篆刻最突出的风格。“我喜欢最简洁的刀法,‘汉八刀蝉’一刀去一刀回,一个线条就可以出来了,寥寥数刀便可雕刻出一只玉蝉。”王臻的刀法干脆利落,但同时又想表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气蕴,他认为这是最难的,也是他一直在追求的。
王臻部分捐赠作品欣赏
以己之力传播弘扬篆刻文化
从潜心研究传统文化的学者到身体力行的传播者,王臻出书、办公益讲座、开设抖音直播,在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道路上步履不停。
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在研究金石汲取知识的同时,王臻还注重将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分享给身边的人,通过言传身教影响更多的人。在西泠印社孤山社址举办的不少研学活动中,也经常能看到他为参观者进行讲解的忙碌身影。“西泠印社不仅是文人雅集创作的地方,还承担着传播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使命。作为其中一员,我有责任和义务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古文字的魅力。”
尽管日常工作十分忙碌,王臻依然享受着工作给他带来的快乐。或许是从收藏中获得了太多的幸福感,也让王臻在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路上不遗余力。他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通过各种形式展示、弘扬篆刻艺术,努力使它深入人心。
于王臻而言,能把自己“独乐乐”的收藏,让更多的市民朋友一起欣赏、一起学习,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他向中国版本馆杭州分馆捐赠古玺印及封泥33件,以期让更多人得以领略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向西泠印社无偿捐赠古印、封泥11件,其中不乏珍罕、稀见者,很好地补充了西泠印社的收藏体系;上个月,王臻又将自己收藏的13枚宋代印章捐赠给了德寿宫遗址博物馆……目前,他正悉心梳理自己手里的藏品印章,他希望通过更多的学术研究对中国篆刻艺术进行深入挖掘,为更多的篆刻创作者提供新的创作方向。与此同时,通过线下公益性培训、线上直播,让越来越多的朋友喜欢上篆刻,也是王臻近几年乐于坚持的事情。
今年,王臻转入西泠印社文物处工作,这也是他进入西泠印社工作的第16个年头了。如今的他身兼多重身份,也深感文化传承责任之重大。据他透露,他和同事们正按照不同分类,将西泠印社的社藏文物进行精心梳理,“希望用自己所学专业、以己之力为印社的发展,为金石篆刻的传承和推广发光发热,希望将前人留下的宝贵财富,分享给更多的市民朋友共同欣赏。”
王臻部分捐赠作品欣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7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