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环球」
叙利亚古代文物精品展展品
叙利亚文物饱经战乱,其中很多器物都经过修复,格外脆弱,需要精心点交和维护,在设计和布展时也要根据展品状况不断调整,以期达到最好的展览效果。
《环球》杂志记者/李晓玲(发自深圳)
“当我把眼睛沉入你的眼睛,我瞥见幽深的黎明,我看到古老的昨天,看到我不能领悟的一切,我感到宇宙正在流动,在你的眼睛和我之间。”
叙利亚诗人阿里·艾哈迈德·赛义德·阿斯巴的诗歌,把我们带回到一个“文明的万花筒”,一个霸主轮流争夺之地,一个战火纷飞的地方,一个各种文化碰撞的十字路口——仍处于战乱之中的叙利亚。
近日,“‘叙’写传奇——叙利亚古代文物精品展”在深圳南山博物馆首展,让观众跟随历经岁月打磨的珍贵文物,去开启一段时光之旅,“隔空”感受叙利亚历史文明的绚丽与厚重,感叹多年的战火与磨难并不能减损叙利亚历史文明的灿烂光芒。
这里有叙利亚“古老的昨天”
文物不语,却承载了文明的积淀。
一踏进展厅,仿佛步入时光隧道,回到了历史的精彩瞬间:从左右两边和正反两面基本对称,被公认为人类历史上第一种标准化加工的重型工具——旧石器时代的手斧,到刻在泥版上、记录了农业分配中奶牛和禽鸟数量的楔形文字;从“跨文化”的蛇形纹绿泥石罐,到身着典型苏美尔人服饰祈祷的雕像;从产自阿富汗的青金石项链,到属于新亚述人的乳牛场景雕刻;从源于埃及神话的羊头狮身斯芬克斯雕件,到古希腊神话中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的雕像……
件精美展品出自叙利亚文明的不同历史时期:从史前时代开始,到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再到古希腊时代、罗马时代和拜占庭时代,直到伊斯兰时代的珍贵文物,以时间为脉络精心陈列在深圳南山博物馆,展示了叙利亚富饶的土地在不同时期孕育出的文明,以及由此产生的丰富、多样、开放的文化。这些展品内容之丰富,时间跨度之久远,都充分显示出这些留存至今的历史遗迹背后,叙利亚文明的源远流长及其适应和发展能力。
据了解,这些讲述叙利亚“古老的昨天”的精品文物,来自叙利亚多个博物馆,包括大马士革国家博物馆、阿勒颇博物馆、代尔祖尔博物馆、贾颇勒博物馆、拉塔基亚博物馆、霍姆斯博物馆、塔尔图斯博物馆、德拉博物馆和斯维达博物馆,都是由当地博物馆工作人员精心挑选出的具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能够反映叙利亚无与伦比的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文物。
位于亚洲大陆西部的叙利亚,是亚洲和非洲之间的天然陆桥。由于处于欧亚非三大洲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占据了古代东西方的重要商道,叙利亚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常年陷入战火之中。四面八方驶来的人员和车辆,以车辚辚、马萧萧之势,纷纷纳入叙利亚的文明交往序列中,经过冲突和融合后,又向邻近地区扩散而去。由此带来的多种文化交融,书写了一部壮丽的史诗。
南山博物馆馆长戚鑫向《环球》杂志记者介绍说,这是叙利亚文物首次来中国进行大型展览,它们将在南山区展出3个月。叙利亚文物饱经战乱,其中很多器物都经过修复,格外脆弱,需要精心点交和维护,在设计和布展时也要根据展品状况不断调整,以期达到最好的展览效果。
历经波折遇见美
戚鑫告诉记者,疫情暴发以来,文物入境办展困难重重。展览原定于6月11日开幕,但日期已过,文物却还没能起运。这批文物数量多、包装体量大,即将起运时,由于叙利亚边境时开时关,且拥堵异常,再加上当地机场不能起降大飞机,这些文物只好通过第三国转运,中途还遇到了地方武装战争。
由于疫情不断反复,除防疫物资之外的其他货物运输都只能等待时机,展览公司联系好的航班和机型也是一变再变,文物只能暂时存放在第三国机场的仓库里,等待着飞往中国的包机。
不巧的是,“5·21”和“6·14”疫情又相继袭击华南地区。终于在拖延了两个多月后,这批珍贵文物才最终有惊无险地由上海入境。经过海关工作人员、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人员的查验和广东文物专家的鉴定,历经波折的展品才终于抵达深圳市南山博物馆。
戚鑫说,虽然文物运输过程中波折不断,展期也不断延后,但与年的“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中叙利亚只有37件文物来华相比,这次展览共展出件文物,数量大增,珍贵精美,“所有的等待和付出都值了。”
南山博物馆位于深圳市南山区,是一座年轻的博物馆,但自年开馆至今,已经接连举办了多个高品质大展。开馆当年,南山博物馆就与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合作,承接“耀世遗珍——阿富汗国家博物馆藏珍宝展”国内巡展的第五站;年又举办了“彩绘地中海:一座古城的文明与幻想”,包括壁画、雕像、建筑构件、彩陶、青铜器等在内的众多精美展品,充分展现了“大希腊”时代多民族碰撞与交融所形成的地中海独特文明。这个展览还融入了实景模型和3D投影等高科技展示手段,再现了震动考古界的“跳水者之墓”壁画场景,以全新的视角、浸入式体验的方式生动还原了历史变迁和文化融合。
年6月,南山博物馆迎来了疫情缓解后的第一个线下展览“浮世绘:最日本的表情——日本江户至明治时期浮世绘艺术展”,展出了自江户时代浮世绘兴起以来至明治时期走向衰落的各种风格流派和题材类型的浮世绘;今年4月,“拉斐尔与古典准则——意大利圣路加国家美术学院珍品大展”开展。
戚鑫说,开馆3年来,南山博物馆致力于讲好中国故事,推介国外优秀文化,聚焦展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悠久历史和多彩文化,在藏品保护研究、陈列展示、满足民众文化需求、推动文化交流等方面不断取得进展,已累计接待观众超万人次,现有馆藏展品1万多件(套),“展览是艺术教育活动,希望能够通过精品展览引导人们更深切地领悟到文化艺术交流所带来的巨大能量。”
文明因交流而精彩
叙利亚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本次展览中,中国文物交流中心还协调借来了新疆、甘肃和陕西等地的文物配合展览,以体现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
叙利亚古代文物精品展的最后一部分“商旅与锦绣”,就展示了中叙两国在历史上的商贸往来。早在西汉时期,中国和叙利亚就开启了贸易往来,正是叙利亚的帕尔米拉、杜拉欧罗巴、哈莱比等地充当了丝绸之路的中继站和分水岭,丝路贸易才得以延伸到欧洲和埃及。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瓷器虽然诞生于中国,却在世界各地绽放出绚丽花朵,这些精美的手工制品不仅令中国人的形象在世界文明史上熠熠生辉,也充分证明了文明的成果必须要在多样化的交流中才能不断进步。帕尔米拉是中国货物在叙利亚地区最重要的集散地之一,也是货物运销地中海及埃及的必经之地。公元8世纪中叶,这里就开辟了以中国外销陶瓷和阿拉伯香料成批东运为标志的文化交流新时代。专家学者们在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中发现,“华瓷”在叙利亚地区及其他阿拉伯地区十分盛行。
本次展览中,由大马士革国家博物馆提供的阿拔斯王朝时期(公元~8年)的精美展品蓝绿色釉陶碗,颜色与天空的颜色相近,专家发现其陶坯的改良可能模仿了中国制瓷技术。虽然当时该地区陶瓷技艺还未达到中国制瓷技术的标准,但阿拔斯王朝时期,这种釉陶瓷器在叙利亚北部地区已经大量生产。
事实上,自古以来,中叙两国间就不断进行着文化交流并相互影响,其中叙利亚对中国的文化影响首推景教。景教在唐代又称“大秦景教”,起源于小亚细亚地区和叙利亚,是最早传入中国的基督教派别。唐贞观九年(公元年),传教士叙利亚人阿罗本沿着丝绸之路来到长安,太宗皇帝派宰相房玄龄亲往郊外迎接并请进宫中详询教义,阿罗本呈上《圣经》和圣像,并说明传教目的。为进一步了解其信仰,唐太宗让阿罗本到皇家藏书楼翻译经文典籍。3年后,太宗下诏准许景教在中国传播,景教从此兴盛,并在全国建有“十字寺”。
本次展览配合展出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拓片,碑文由景教僧景净撰写,叙述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及景教在唐太宗至唐德宗余年间在中国的传播流行情况,是研究唐王朝与罗马宗教文化交流、中西交流史的重要资料,也反映了唐王朝国力强盛、对外开放的时代特征。
出土于莫高窟北区B53窟的叙利亚文《圣经·诗篇》也是配合本次展出的一件国内精品文物。这件文书采用西方折页式,共4页,每页从右向左横书有15行叙利亚文,摘录的是《旧约》中《诗篇》的内容。从文书的装帧形式和内容看,应是从一本与景教宗教活动有关的书中脱落的。
《环球》杂志记者从南山博物馆了解到,开展以来,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文化部部长卢巴纳·姆沙威也远程对本次展览进行了深入解读。她说,这次展览展示了叙利亚的真实面孔,这是一张文明的面孔,体现了生存的意志和开放、和谐、慷慨的文化,以及高贵、美丽、人性的价值观。展出的件文物来自叙利亚各个博物馆,体现了叙利亚与中国文化关系的深度和活力,“自公元前五世纪起,这一文化关系由用金和银覆盖的丝线编织而成,并镶有发光的宝石,散发着淡淡的香气,带有香料的味道,体现了生活艺术和生存哲学。”
来源:年9月8日出版的《环球》杂志第18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本期更多文章敬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