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南山之下,有东篱之菊,有松下之酒,有远望不可穷尽之山,所有的这些,构成了他的那充满酒气的精神世界,也成为寄托着他隐秘心思的绝佳意象。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醉鬼陶渊明也曾积极入世,想要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但是在动乱黑暗的东晋末年、晋宋之际,当治国安邦、“大济苍生”的政治理想破灭之后,他终于选择了隐于山林,将自己内心那仍然熊熊燃烧的昂扬意气寄托在那满篇飞鸟、醉酒、南山的诗文之中。
飞鸟、醉酒,这是我们尝试看清陶渊明看似醉醺醺外表之下掩藏的本心的最恰当的意象。飞鸟是他的自喻,年少意气风发时,他“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曾经梦想有朝一日能像大鹏那样振翼翱翔,实现自己“道必怀邦”“大济苍生”的政治宏愿。但是经过十三年的仕宦生涯,他发现自己的美好理想终究不能在这个黑暗丑陋的社会里得以实现,于是他内心的隐逸思想便开始占据主导,“纷纷战国,漠漠衰周,风隐于林,幽人在丘”,天下有道则仕,天下无道则隐,一经看破这个“无道”的社会,遂毅然调转了人生方向:归耕田园,诗酒肆志。
但是内心的炽热仍旧需要时间来降温,值此之时,酒便成为最好的冷却剂。陶渊明之所以嗜酒的原因,其一是最基础的:酣饮以韬晦,为保身避祸之术。陶渊明所处时代正是晋宋变易之时,政治社会的情况,有类于孔融之在汉末,阮籍之在魏末。在乱世之中,文人名士是很难享有自由之身的,在诸侯割据的情况下,若是不为当权者所用,便会陷入“宁可杀之,不可为他人所得”的境地,继而朝夕身死。唯有醉酒、酗酒以自处,方能获得一线生机。其二则是解忧遣怀。诗人早年就有立善的雄心壮志,但是世事纷扰,社会黑暗,诗人“有志不获骋”,空余一腔热忱,而命途多舛,种种忧思愁绪常郁结于胸。于是借酒浇愁就成了一个重要的饮酒原由,兴之所至,与同伴开怀畅饮,把忧愁尽皆抛弃,直至穷极欢乐,只尽情享受眼前的欢乐,不去想明天会怎样,很有点竹林名贤放浪形骸的意味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6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