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董巨遗意图轴》
▲清恽向《董巨遗意图轴》图中采用高远和平远相结合的布局方式,上部山峰和中景、近景之间,分别有云气隔断,取得宁静境界中的变化,大大舒缓了整个画面密度部分的张力。以披麻皴写山,皴擦以长披大抹,似疏而实,似漫而紧,得北苑韵致。用笔自上而下,左右披拂、圆润流畅,颇得巨然笔意,却比之疏朗松秀,自然率真。山顶多矾头,山坡置大石,山势峻拔,周围草木茂盛,空气湿润。
2.《九州如意图》
▲清汪承霈《九州如意图》《九州如意图》绘浑仪、铜符、如意、鲜花等七种祥瑞之物,寄意美好。画作以代指九州、四极的浑仪为中心展开,并以铜水盂与配有万字符的如意与之组合为“九州万物同如意”,又以铜符、拨浪鼓与之合并为“四极元功播瑞符”,巧妙地呼应了乾隆皇帝的御制句意,展现出画家对“九州如意,百福繁生”的盛世图景的赞颂。
3.《古贤诗意图》
▲明杜堇《古贤诗意图》《古贤诗意图》是藏家先向著名书法家金琮求书,后携书延请白描高手杜堇绘画而成。全图包括唐宋古诗十二首,诗意画作九段。内容有李白的《王右军》,绘王羲之执笔倚案而坐,面对羽客撰《道德经》之状;也有韩愈的《桃源图》,画一文人面壁而立,静观画中仙境之态;还有杜甫的《饮中八仙歌》,用群像写出唐朝八位酒仙的醉趣……全卷诗情、画意互相阐发,书法则贴合诗意,三者精妙配合,可谓诗书画珠联璧合的佳作。
4.《杜甫诗意图》
▲宋赵葵《杜甫诗意图》《杜甫诗意图》是南宋儒将赵葵的唯一的传世佳作,被专家定为“国宝”级作品。画中丛竹密植,绵延万顷,其间竹篱茅舍,水榭荷风,意味隽永。赵葵一生战金军,平叛乱,立下赫赫战功。其戎马生涯与率真性格,似乎很难与此作之温婉秀丽的画风相联系。然而,正是这种鲜明对比,才让今人全面地了解了这位南宋名将的多面人生与鲜活的生命历程。
5.《唐人诗意图》
▲清王翚《唐人诗意图》《唐人诗意图》是王翚依据元稹诗意为其好友龚翔麟所绘。龚氏擅诗文,晚年于杭州武林门外建园,以收藏古籍碑帖和读书耕种为乐,是一位颇具生活情调的清逸洒脱人士。王翚以元稹诗意画赠龚氏,可谓道同契合。此作不仅艺术价值颇高,其跨越时空、诗画唱和的诞生故事,更堪称一段艺坛佳话。
6.《黄山三十六峰意图》
▲清石涛《黄山三十六峰意图》《黄山三十六峰意图》是石涛黄山题材的画作之一。画中崖石突出,苍松俯仰,一人泛舟于清溪岚影之间,整体结构紧凑均衡,笔酣墨饱,潇洒淋漓。石涛一生云游四方,探寻自我艺术创作的极限,有“黄山是我师,我是黄山友”之句,也曾发出“三十六峰权作主,万千奇峭壮难名”的感慨,此图正可视为其创作心境的真实写照。
7.《林和靖诗意图》
▲明董其昌《林和靖诗意图》此图是根据北宋诗人林和靖诗意而创作。以深远法构图,峰峦起伏,林木葱郁,溪水相映,茅屋草舍点缀其间。用笔萧散,用墨秀润,得黄公望遗韵,有秀逸苍浑之气。
8.《昌黎诗意图》
▲清王原祁《昌黎诗意图》据自题而知,此图是据唐代韩愈《南山诗》(见《全唐诗》卷三三六)中“天空浮修眉,浓绿画新就”句而绘制的山水画。构图有远近景之分,远景重点表现幻境般的烟云,其大片的留白与近景具象的汀渚杂木形成虚实对比,其由实至虚的表现手法不仅扩展了画面的空间,而且为画作增添了朦胧的诗意,突出了创作主题。图中山石的画法带有典型的王氏画石特点,先用朴拙的线条勾勒轮廓,而后以墨连皴带染,靠墨的干湿浓淡逐步浸染,最后达到清中求浑、浑中显清的闲逸之趣。
9.《京师生春诗意图》
▲清徐扬《京师生春诗意图》此幅采用鸟瞰式构图,将中国传统散点透视画法与欧洲焦点透视画法相结合,描绘了京师的全貌。画家从正阳门大街画起,紫禁城、景山、西苑、琼岛,乃至天坛祈年殿,莫不一一收入画幅之中,数百年前的北京城如现眼前,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形象资料。
从这幅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宫廷画家在借鉴西法过程中的艺术再创造。可以说,中国宫廷画家们对西洋画法的学习是主动而灵活的,并有所取舍。他们笔下的“海西”画法是一种意化了的中国式的“海西”画法,是西方焦点透视与东方散点透视的有机结合。
10.《王维〈渭城曲〉诗意图》
▲近现代傅抱石《王维〈渭城曲〉诗意图此图绘写唐代王维《渭城曲》诗意:“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但见清晨细雨蒙蒙,刚刚抽出嫩芽的柳枝纷披而下,随风摇曳。屋舍内,主人正向即将远行的朋友敬酒,依依惜别。尽管外面的牛车早已备好,但因朋友之间的真挚感情难以割舍,离愁别绪满涌心头,言而不尽,故久久未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3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