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五首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段诗描绘了种豆南山下的景色。草地茂盛而豆苗稀疏,表现出荒芜的田地和种植困难的境况。作者在清晨起床,执意整理这片荒芜的土地。他带着月亮为伴,背着锄头回家。道路狭窄而周围的草木丛生,他的衣服被夕露浸湿。虽然衣服湿了,但他并不在意,只希望自己的愿望能够实现,不违背自己的努力。这段诗通过简洁的描写和朴实的语言,凸显了农民辛勤劳作、不怕困难以及对梦想的追求。
这段诗涉及到的一些考点包括:
主题和意境:这首诗以种豆的景象为主题,通过描绘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景象,表现了农田劳动的艰辛和生活的朴素。同时,诗中透露出对劳动的敬意和对实现愿望的追求。
描述手法:诗中使用了直接而简单的描写手法,以清晨起床整理荒地、带月荷锄归来、道路狭窄、夕露沾衣等场景描述,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农田劳动的现实情境。
独特的写景和情感表达:诗中通过对荒凉景象和努力耕作的描绘,传递了一种坚持努力、不畏艰辛的精神态度。诗人不担心衣服沾湿,而是希望实现自己的愿望,表达了对劳动成果和梦想实现的珍视和期待。
豆苗的稀疏和农田困境:诗中提到豆苗稀疏,暗示着农田的困境和不利条件。这种描写反映了农民在辛勤劳作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强调了农田劳动的不易以及对农民的尊重和认可。
时间与劳作:诗中的晨兴和夕露描绘了农民从早到晚的劳作,突出了他们不辞辛劳、勤劳耕作的精神。同时,这种时间与劳作的联系也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珍惜当下的重要性。
劳动与愿望:诗中最后一句“但使愿无违”,表达了作者在劳动中追求自己的愿望。这种表达既反映了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也表达了劳动与梦想实现之间的紧密关联。
最后,祝大家都能考出好成绩。
#古诗词小课堂#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5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