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赵鸿飞通讯员向雨航
“当所有疾患来临,万分危急,一辈子坚守岗位,不离不弃……”年12月1日下午,为期3天的“第十届中美创伤与急危重症医学南山论坛”在一首深情的《生命的名义》歌声中拉开了帷幕。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创伤医学中心主任、医院院长姜保国院士,美国南医院创伤中心Dr.Demetriades等来自国内外创伤与急危重症领域的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分享创伤救治国际最新理念和技术,探讨我国城市创伤救治发展模式。深圳市卫健委、南医院领导班子成员参加开幕式。
记者从会上获悉,经过8年的探索和实践,华中医院(医院)(以下简称“医院”)已初步形成特色鲜明的创伤救治“南山模式”,重症创伤死亡率从42%下降到11.3%左右,降低了73%,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该模式也被推广到国内其他省市。
8年时间,重症创伤死亡率从42%下降到11.3%
创伤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位列我国第五位死亡原因和45岁以下人群的首位致死因素。在深圳,损伤与中毒排在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之后,是第四位居民致死原因,也是35岁以下人群死亡的首位原因。
早在年,为了打造一支高水平、能力强的创伤救治医学团队,建设区域创伤救治中心,医院就与美国南医院开展合作,并于年正式成立“中美协作-创伤与急危重症医学中心”签约合作,将院前科、急诊科、急诊ICU及中心ICU等多科室整合为急危重症医学部,分批派出共10批40名团队成员赴南加大进修学习,组建多学科创伤团队。
过去8年来,按照美国创伤中心标准,通过学习新的理念、模式和技术,持续优化流程,引进先进质控方法建立创伤质量改进体系,并将信息化、远程可视化引入危急重症救治过程,医院创伤抢救从“多学科会诊模式”转变为“以TTA(创伤团队激活)为中心的多学科协助救治”南山模式,即创伤救治“南山模式”。
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常委、华中医院(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主任吴京兰介绍,创伤救治“南山模式”有四大亮点和特色,一是成立了专业的多学科创伤团队;二是建立以创伤团队为主导的多学科联合救治模式;三是建立了以信息化系统引导的创伤救治全程化管理;四是构建了以死亡病历和并发症为改善目标的质量管理体系。从而实现了从“病人等医生”到“让医生等病人”的转变,严重创伤死亡率明显下降。
据统计,从年到年,医院创伤中心重症创伤死亡率从42%下降到11.3%左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与此同时,创伤救治“南山模式”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年,重症医学部牵头成立了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重症创伤专业委员会,创伤救治“南山模式”推广到广东、湖南、重庆、贵州等多个省市,举办了培训班和训练营,医院创伤团队进修,为中国城市区域创伤中心建设积累了经验。
国内创伤专家联手翻译,《创伤急救彩色图谱》新书发布
在论坛开幕式上,还举行了译著《创伤急救彩色图谱》新书发布会。该书英文版集中了美国南医院近年来创伤救治的专业经验,汇总了先进治疗方法,内容丰富,实用性强,为从事创伤救治专业的医务工作者们提供了科学的诊疗思路、规范的诊疗方法。
《创伤急救彩色图谱》由吴京兰,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副主席、医院副院长都定元,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会长、医院第四医学中心门急诊部主任赵晓东,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分会常委、医院副院长李欣等率领的国内创伤领域专家共同翻译。
吴京兰表示,该书的发行将为我国创伤中心建设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助于从事创伤救治的医护人员提高实战水平,医院创伤中心的内涵建设。
中美团队再度合作,打造国内一流创伤救治中心
同一天,医院医院再次签署了合作协议。此次合作是希望继续推进医院创伤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医院以顾问身份,协助医院培训高级创伤急救医护人员;加强创伤急救中心建设,包括ICU的组织、管理和设计;确定或获取适当的医疗设备;加强外科技术培训,并在中国推广南山创伤救治经验等。
双方的合作还包括医院派出访医院,学习创伤救治的先进理论、技术和流程,提高综合诊疗能力,参与医学研究项目,以及学术交流,包括专题讨论和临床研究报道等。
华中医院(医院)院长侯铁英介绍,目前该院扩建工程接近尾声,高标准、现代化、智能化的住院楼也将在今年底启用。其中,有4个病区、62张病床的中心ICU也将启用,其中一个病区就是创伤和外科ICU,该院危重症救治资源和救治能力将会明显提升。
“过去8年,南医院及其创伤中心Dr.Demetriade教授团队,为提高医院乃至中国的创伤救治水平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创伤救治‘南山模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侯铁英说。希望通过双方再次合作,继续学习引进国际上先进创伤救治技术,共同打造一支一流的创伤团队,努力把医院创伤中心打造成深圳创伤救治的标杆,打造成国内一流的创伤救治中心,为粤港澳大湾区居民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6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