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建一首诗,无一句用典却句句经典,且充满禅味,美醉惊艳了千年
《论语·雍也》篇里子曰:“知(zhì)者乐(yào)水,仁者乐(yào)山;知(zhì)者动,仁者静;知者乐(lè),仁者寿。”所以,多数人喜欢山水田园诗。
常见的名句有唐代温庭筠的“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宋代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唐代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宋代王观的“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魏晋陶潜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宋代王安石的“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等等。
这些名句虽然也很美,但是,总觉得缺少了禅味,不如唐代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全诗如下: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这是一首题壁诗。写出了山林的郁郁葱葱与寺院佛门的幽静美好,表达了诗人向往这种远离尘世喧嚣,沉醉山水的隐逸生活。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清晨,旭日东升,万丈霞光照射着山林。郁郁葱葱的千年古木遮蔽着一座寺院。诗人漫步在小道上,悠闲地走着。
首句点明时间和地点。诗人这么早就入古寺,由以可见他对这块佛门圣地情有独钟。
旭日冉冉升起,阳光透过叶子的缝隙洒落在山林间。这座高林因有了寺院,则充满了禅意的玄妙和浓浓的佛味。
诗人一生仕途不顺,就是想来佛门净地洗涤心灵,开启智慧。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重重花木掩映下,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道通向寺院。走到幽深的后院,则看见讲经诵佛的禅房就在花木深处。这么幽静凉爽的地方,真令人心旷神怡啊!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千年古木苍劲遒力,森林茂密翠绿,到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鸟儿在林中飞来飞去,欢呼雀跃着。林边的潭水清澈见底,倒映出周围景物和诗人的影子,眼前的一切是如此地美好和谐,心中的琐事忧虑顿时消失殆尽。
表面上是写山光使飞鸟怡然自乐,实际上是诗人心情愉悦的反映。潭水空明,也是诗人宁静的内心感受。
在古典诗词中常用此手法。如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都是诗人心情的折射。
“悦”和“空”二字用得最妙,是神来之笔。写出了林中之鸟的无比快乐,以及诗人内心的洁净澄明。
中国的古典诗歌有很多作品是一字之妙的。
如宋祁的《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写出了春天百花盛开、争奇斗艳、春意盎然的繁荣。
如张先的《天仙子》:“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破”和“弄”用了拟人句,写风吹开云层月亮露出来,花儿也在婆娑弄影,把作者乍见到后的惊喜写活了。
再如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中的“酥”字把干旱了一个冬天,大地得到早春第一场雨的滋润变松软起来了,小草得到滋润变朗润起来了。
这些作品,皆因一字之妙而趣味无穷。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周围的其它声音仿佛都消失了,只剩下古寺的钟声,悠悠地在山林回响着。诗人完全沉浸在这空灵纯净的世界里,忘却了滚滚红尘。
唐代咏寺院的诗不少,且有不少佳作,但常建的这首诗构思独特,先以静写动,再以动写静,动静相宜,写出了山林的旖旎风光,以及寺院的静谧与温馨。写出了你我向往的生活,即禅的意境,禅的世界,真是美哉,妙哉!
我们都是红尘过客,背上的行囊装满了世味,沉重得压弯了腰。每天行色匆匆赶路,来不及欣赏晨曦的第一缕朝霞,甚至夕阳也无缘,几乎是踏月而归。错过了路边旖旎的风光,当生命的列车到达终站时,才发觉自己一无所获,并错过了生命中最美好静谧的时光。
愿我们也像作者一样热爱山水,拥抱大自然,享受一段静美无瑕的时光,让回忆温柔一生。
愿我们在静好的岁月里,邀上那么三五知己去观一场花事,或是边品茗茶边赏戏曲。即使是一人独处,也要看一只蝴蝶从蚕蛹到破茧;看一树的蓓蕾从绽放到落英缤纷。不为消遣,不为风雅,不为诗意,不为禅定,只为将日子过得简单以及保持童心。在缤纷的红尘里,把颜色还给岁月,把纯粹留给自己。
/4/26星期日完稿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请联系删掉,衷心感谢!
作者简介:纳兰唐儿、醉卧古典诗词等笔名。多家校园杂志写手,作品被《意林》等文摘转载。喜欢佛学、艺术,痴迷易经、文学,是靠古典诗词与戏曲滋养的女子。作品系本人原创,欢迎收藏、留言、转发(只限于本平台)。若转发别的平台,请征求我同意,并署我名字以及注明出处,否则以侵权起诉。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7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