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通寺五台山第一座寺庙,它是五台山青庙的领袖寺院。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另一种说法是东汉永平11年),初名大孚灵鹫寺,因寺前有花园,也叫花园寺。唐朝时更名大华严寺,明太祖赐额“大显通寺”,明万历年间一度改名永明寺,清康熙26年改回大显通。显通寺的牌楼位于台怀镇的街口,远远的就可以看到它的钟楼及大钟。显通寺是五台山第一大寺,它有两道山门,进第一道山门是钟楼,第二道山门才是显通寺的正式山门。全寺中轴线上从南到北,依次为观音殿、文殊殿、大佛殿、无量殿、千钵殿、铜殿、藏经楼(也叫后高殿),东西两侧是僧舍和各种配殿。参观游览显通寺时重点了解的几个问题:1.山门进去后的左右两通碑上书写的龙虎两字,是什么意思?2.文殊殿前的无字碑有什么说法?3.我在上文说过大朝台和小朝台,还有一种形式叫方便朝台是怎么回事?菩萨顶五台山中规模最大、地位最高的黄教寺院,为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是文殊菩萨道场,传说是文殊菩萨居住处,文殊菩萨曾在此显灵,所以又名真容院、文殊寺。菩萨顶是满族语言的叫法,意思是文殊菩萨居住的地方。此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明永乐年间,蒙藏喇嘛教徒进入五台山,在此常住,遂逐步成为五台山黄教中心。清顺治年间由青庙改成喇嘛庙。康熙、乾隆帝曾多次朝拜五台山,住在菩萨顶。进入山门是级台阶,台阶上是一座木牌楼。先进入前院,院里布置的是天王殿和大佛殿;再进入中院是文殊殿;后院布置着大铜锅,也叫大锅院。另外还有一个东跨院。参观游览菩萨顶要了解的问题:1.汉传佛教、藏传佛教,青庙、黄庙。2.级台阶寓意什么?3.清帝的行宫在哪里?塔院寺五台山著名的五大禅处之一。原本是显通寺的塔院,因寺院大,管理不方便,在明代重修舍利塔后独成一寺。院内有大白塔,因塔起名塔院寺。大白塔,是寺院的标志,也是五台山的标志。塔院寺是南北布局,进入山门首先是天王殿,往北是大佛殿,再过去是白塔,最北端是藏经楼。另有一个很大的东跨院。塔院寺的主要看点是大白塔。全称为释迦牟尼舍利塔,俗称大白塔。塔高75.3米,塔台围长83.3米,环塔装有个转轮。塔身是青砖砌筑,外抹白灰,通体雪白。塔顶是5米高的风磨铜宝瓶。塔腰建有三间塔殿。参观游览塔院寺要了解:1.白塔是谁建的?2.白塔中有没有佛祖释迦摩尼的舍利子?3.东跨院有什么故事?前边的三座寺庙在五台山是赫赫有名的,绝对不能错过。黛螺顶黛螺顶,始名青峰,寺宇初名佛顶庵,明万历二十曾名大螺顶,乾隆十五年改名为黛螺顶。登黛螺顶可步行、可坐缆车,本人建议你步行上去。要至黛螺顶,必登大智路。大智路是一条青石路,长米,有0个台阶。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文殊菩萨在诸菩萨中专司智慧,所以通往朝拜五方文殊的路为“大智路”。登上大智路,烦恼顿消。登顶后看到的是木牌楼、石狮和山门了。寺院坐东朝西,中轴线上依次为牌楼、天王殿(也是山门)、旃檀殿、五方文殊殿、大雄宝殿。五方文殊殿,供奉着集五座台顶五种文殊法像,五方文殊铜像高约2米,从南到北依次为:东台聪明文殊,北台无垢文殊。中台孺童文殊,南台智慧文殊,西台狮子吼文殊。五方文殊神态各异,金光夺目,庄严祥和,来到这里也就等于上了五座台顶,一次就能朝拜五尊文殊菩萨,所以就叫“小朝台”。人们常说:不登黛螺顶,不算朝台人。参观游览黛螺顶要了解:1.大智路和0步台阶。2.少见的旃檀殿是什么意思。3.大朝台、小朝台讲的是什么?龙泉寺位于九龙岗山腰,背靠九龙山。寺侧有山泉一眼,泉水从石雕龙口中喷出。因泉水发于九龙岗之一脉,又从龙口中吐出,故谓之龙泉。寺因泉而得名,寺始建于宋代,明嘉靖年间(—年)重修,清末民国初年又重建,现存建筑多属民国初年建筑。寺院坐北朝南。现存有牌楼、影壁、台阶和三座院落,主要建筑中院有天王殿、观音殿、大佛殿,西侧两院分别为门殿、宗堂殿和祖师堂及普济墓塔。另一院有文殊殿,东侧为厢房配殿。石牌楼座落于殿宇最前端,是一座纯汉白玉雕刻建筑。石牌楼下接一百零八级台阶,阶下为青砖影壁,影壁八字形,周边沿以雕刻图案为装饰,正中嵌整块汉白玉镂制的雕幅,为五台山主要寺庙写意图。台阶底部顶为五脊庑殿式,磨砖斗拱,盖有青色通瓦的影壁。影壁中央的汉白玉浮雕是五台山主要寺庙的微缩写意图,中心那个葫芦宝塔代表五台山标志性建筑台怀中心区的大白塔;中下端所雕大殿是中台顶的演教寺;西北角殿外有人在叩头的是佛母洞;东南侧洞中有坐像的山洞标志的是观音洞;供有弥勒佛的楼阁代表的是栖贤寺。中院祖师殿前建有普济和尚塔。参观游览龙泉寺主要是看,汉白玉牌楼、照壁等,雕刻的栩栩如生,非常漂亮。台怀镇及周边有这些寺院:显通寺、塔院寺、万佛阁、罗喉寺、圆照寺、广宗寺、菩萨顶、慈福寺、殊像寺、龙泉寺、镇海寺、南山寺、善财洞、黛螺顶、观音洞、寿宁寺、碧山寺、广仁寺、普化寺、文殊院、广化寺、三塔寺、梵仙寺、七佛寺、集福寺、普寿寺、吉祥寺、明月池。大家可有选择的游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8894.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8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