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又名太乙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简称南山,位于陕西省境内秦岭山脉中段,古城长安(西安)之南,“寿比南山”、“终南捷径”等典故的诞生地,是中国重要的地理标志。
终南山的位置雄胜,山势险要,很早便为人所注意。《左传》上说:“终南,九州之险也。”《史记》上说:“秦岭(古时狭义的秦岭即为终南山),天下之大阻也。”东汉张衡《西京赋》上说:“终南太一,隆崛崔崒。”
《西京记》上说:“长安正南,山名秦岭,东起商洛,西尽汧陇,东西八百里,岭根水北流入渭,号为八百里秦川。”唐《十道志》上说:“西京南据终南;一行以天下山河之象,存乎两戒,而终南分地络之阴阳。”唐柳宗元说:终南“据天下之中,在都之南,西至于褒斜,又西至于陇首,以临于戎(陕甘少数民族居住地区);东至于商颜,又东至于太华,以距于关(潼关)。其物产之厚,器用之出,则璆琳琅玕。”
《元和志》上说:“南山西接歧州,东抵陕虢,其谷之大者有五,日子午谷、斜谷、骆谷、蓝田谷、衡岭谷也。南山深远,自昔常为用武之地。”宋人宋敏求说:“终南横亘关中南面,西起秦陇,东彻蓝田,相距且八百里。昔人言山之大者,太行而外,莫如终南。”明末清初的历史地理学家顾祖禹也说:“终南脉起昆仑,尾衔嵩岳,钟灵毓秀,宏丽瑰奇,作都邑之南屏,为雍梁之巨障,其中盘纡迥远,深邃谷,不可殚究。关中有事,终南其必争之险也。”
从历史记载来看,在终南山发生的战事始自东汉。东汉建武二年(公元26年),赤眉军攻占长安,然后引军向西,自终南山转战其它州县,迭克安定、北地等处。三国时,蜀、魏每次相争,必在终南、褒斜诸谷间。
公元年,蜀汉举行第六次北伐,诸葛亮选择了尚未筑城的斜谷作为进攻方向,突然进入渭水南岸的眉县与魏军决战。驻守终南的司马懿对诸将说;“诸葛亮军如果从武功出发,依托山陵向东进攻,就不好办了,如果他西上五丈原,大家就没有危险了。”诸葛亮果然进驻五丈原。双方相持了一百多天,后因诸葛亮在军中病死,蜀军撤退。
晋大兴四年(公元年),终南山发生剧裂山崩。当时,前赵国主刘曜窃据长安,有人说这是刘曜将要灭亡的征兆。晋咸康三年(公元年),侯子光在终南山聚众称帝,被后赵将领击斩。后秦姚苌控制长安后,格外重视终南山内六条大谷的防御,曾命郝奴为六谷大都督,驻守终南山。
晋义熙十三年(公元年),刘裕伐后秦,使沈田子等人入武关,直指长安。后来,刘裕唯恐沈田子兵力不够,又命沈林子带兵自华阳循终南山助攻。南朝宋元嘉二十二年(公元年),北魏将领盖吴作乱于渭北,当地百姓纷纷渡河逃往终南山。次年,魏太武帝拓跋焘发兵往终南山诸谷,合力围剿盖吴叛军,将其聚歼。
隋末,李渊进军关中,活动在终南山的反隋武装相继归顺于他,从而使李世民能够比较顺利地攻占长安。唐广德初年(公元年),吐蕃攻陷长安,当地逃兵叛卒、乡曲无赖乘机为盗作乱,吐蕃退兵后仍隐匿于终南山中。唐王朝还都后,特派南山五谷防御使将其剿灭。唐兴元初年(公元年),李怀光叛附朱泚,曾企图劫持唐德宗车驾于梁州。
担负这个任务的孟保在终南山故意拖延时间,进兵至警臣即踯躅不前,放走了唐德宗一行。五代梁开平三年(公元年),朱温遣杨师厚西击控制长安的叛将刘知俊,杨师厚以奇兵自终南山疾驱而进,从长安西门冲入,平定了叛军。宋朝失去中原后,曾以终南山为界,与金兵对峙。后来,蒙古军队突入山南,在此重创宋、金之师,进占关中地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5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