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像一团麻的样子,丝丝络络,无头无绪,工作、生活、婚姻、家庭、爱情、事业育儿等等问题一大堆。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世态炎凉看得也越来越透,可是不可扼止的欲望,却依然让人生出无尽的烦恼与忧伤,甚至于生出几许怨恨。

怎么样处理在生活中的烦恼问题,很多人也只是自圆其说,没有确切的答案。

佛家讲,烦恼心生,放下即是解脱,儒家给出了一个系统化的解决问题的办法,那就是修齐治平。

在陶渊明的眼里,自有其法门。他认为,李白说,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他写过一首诗,告诉我们忘掉烦恼的好办法,道法自然,心境高远。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

道法自然、宁静致远

东晋时代,在历史上是一个很潇洒的时代,看那竹林七贤,啸聚林泉,吟诗作赋,不亦乐哉。那些奇闻逸趣,都让人感觉他们的个性都梗得厉害。

陶渊明相比之下,就更出格一点。放着好好的县令不做,非得回家种地。他盖的房子并没有远离人群。真正的隐者并不孤独。他算是一个。

并没有车马喧阗,没有往来的士大夫,没有过往的官员,没有那一切打扰到他内心宁静的东西。有人说,他这是避世。

每日里营营苟苟,我们的生活少了一份天真,那种曾经最美好的情感都随着人生轨迹一点点被磨灭净尽。能免静以安心,已经在这个钢铁丛林的世界里,变成了一种奢侈。

能够随性地赏赏菊花,并不刻意,并不用心,只是随意,那花开的香,你嗅得到,那霜后的感觉,你体会得到。抬起头来,看夕岚,看晚照,看晴空,看暮归。都好,心里得到的是最美的不受人左右的情感。

鸟倦飞而知还,云无心以出岫。归去来。心中追求的东西,别人怎么会懂呢?但求无愧我心罢了。别人可能会问起他,你好好做你的县令多好,有权有势的,他想了想,又忘了,怎么回答,回答什么?都不清楚,只是记得还要再喝一杯。

有时,人要学着忘记,既过不恋,既往不咎。这是本事,只要放下烦恼,快乐才能如影随形。一切顺其自然,寻找适合自己生命状态的活法,不可不说是一种最大的智慧。

实力决定视界,心胸决定成败。

朋友与我坐一处,饮茶,茶汤浓稠,她轻啜两口,问我,你的视力怎么样?我答道,尚好。

她扑哧一下笑了,视力决定视界,心胸决定成败。

她说的是对的,形而上者是为道,形而下者是为器。有时我会想起老庄的哲学,那种无为无不为的思想,其实在陶渊明的世界里也在发生着影响。

圣人讲绝学弃智,便是放下,最高莫过自然。心境高远的人总是有这样几个特点:不为名利所缚。善于自我解压。

一个有心胸有远见的人,不急,不躁。不为眼前的点滴而迷失。名缰利索让人无法解脱,只有放下,才能见到真正的自我,一个人一生所求何物,只是个自我。

外界的诱惑太多,我们都在这丛林里踽踽独行。一不小心就被烦恼缚身,迷失自我。

摆脱诱惑,远离烦恼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的陶渊明,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远离,就是对自己的坚持。就是完成自我的手段。在他的归园田居诗里写道: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这是对本我的认识。是对现实的理解。晚明张岱亦是此种性情中人,一言不合,退隐山林,独得其乐。或许有一些过激。现实毕竟不是你能隐则隐的。

怎样在现实中摆脱掉烦恼呢?

要有平常心,有平常的心态,便不会登高跌重,便不会有太多的贪求,常怀感恩之心,低调处事,与人为善,不汲汲不碌碌。

结束语:春天花开了,记得有一份悠闲,走在路上去瞅瞅;初夏虹彩现,记得把这美丽的瞬间记录下来。摆脱烦恼,便是不计较、便是立心高远,便是一切顺其自然,便是平常加平凡。把寻常的日子过得如诗一样,让烦恼离你远去。

END

本期话题:你有哪些摆脱烦恼的方法?请在下方评论区进行讨论留言。敬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78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