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吃饭使人的生命得以延续,穿衣使人温暖荣耀,因而丰衣足食可以说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第一等要事。衣食不能得到满足,不啻世间第一大不幸。衣食的定义并非只是绫罗绸级和口腹之欲,这只是最基本的“衣食”定义,是保证一个人在肉体上能生存下去和在社会中立足的基本条件。对这些东西,文人雅士总是羞于启齿。自诩清高的雅人们总是不愿沾染半点儿人世间的烟火气,贵人们总是高谈阔论誓以建设国家、改变世界为己任。殊不知,若无衣食可能连空谈的力气都没有了。中华文化五千年的发展中,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民以食为天。古代政治家反复强调的“农本”“贵粟”思想,就是表明解决吃饭问题是治国的头等大事。在封建社会,老百姓常衣食匮乏,因而把丰衣足食作为生活中最大的福气。“丰衣足食”最初在《盐铁论》中出现,也是为鼓励民众生产而提出来的。可见,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丰衣足食都是人们对生活状态的一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从古到今,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方面的幸福一直都是人们不懈的追求,物质财富在人们的心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而把“丰衣足食”作为人之首福也就理所当然了。人生在世,离了衣食等物质基础便不能生存,没有别人认可的社会地位也算不上什么福气,那么,若是以上两方面都满足要求了,就一定有福气吗?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个古往今来无论是平头百姓还是王公贵族都极力追求却不得其法的问题—寿命。诚然,每天吃山珍海味,穿绫罗绸级,出门便是高车马,一路受人敬仰,让人艳羡,若一不小心“中道崩”,那终究也是谈不上什么福气的。鉴于此,福便有了它另一重含义:长寿。“寿比南山”就成了人们对福的向往的一种表现形式。“寿比南山”出自《诗经》“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赛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由于年代久远,“南山”到底指的是什么山,历来是众说纷纭。说其为秦岭终南山的有之,说南岳衡山的有之,说祁连山的有之,说海南鳌山的亦有之,还有人说是佛教用语。不过佛教在东汉时期传入中国,而《诗经》为先秦时期的作品,因而此说法靠不住。现在,人们一般认为“南山”即是指终南山,终南山为秦岭主脉,地处西安城南,自古以来为文人墨客所青睐,还得了一个“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要说这寿之福与它没关系,估计谁都不信。古人讲究“天命”,而人就是上天的造化,其寿命当然也是“天命的一部分,从出生到成长再到寿终正寝,追求长寿是中国人“天命”意识之中的具体体现。人世间如此美好,倾尽一生时间也不能知其一二,每个人都渴望能圆满地度过一生,完成上天赋予自己的神圣使命,从这个意义上说,能够在每人都只有一次的生命当中尽量度过更多的岁月,也确实是一种福气!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7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