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好,我是九筒。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民国时代的高僧。
而今天故事的主角,在民国高僧排行榜当中排到了榜首。
江苏省苏州市西南方30里,有一座灵岩山,其实它只算个小丘陵,海拔还不到米。山顶有一座灵岩山寺,有着年的历史。寺院中有多名僧人。
年2月25日这天,有多达多人来到了灵岩山寺,小小的寺院装不下这么多人,所以人群一直从山脚排到了山顶。
那到底他们是来干什么的呢?
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日本占领了华东,苏州属于沦陷区,日本人对于中国人的大规模聚集也是相当的提防。
而这多名僧人和各界人士,冒着天大的风险,来到了灵岩山寺,是为什么来的呢?
他们是来参加茶毗大典的。茶毗是梵语,翻译成汉语的意思就是焚烧。茶毗大典其实就是指僧人的火葬。
今天茶毗大典是为了灵岩山寺的住持,印光法师举办的。他刚刚圆寂。他是汉地净土宗的第十三代传人,也是弘一法师,就是李叔同的师父。他也被很多人称作是民国第一高僧。
一个叫宽净法师的净土宗高僧,曾经在一次奇遇当中,亲眼目睹了印光法师出现在了西方极乐世界的上生上品莲花池内。
其实印光大师在出家之前,可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无神论者呀。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他的故事。
年1月的一天,陕西河阳县有一家姓赵的人,喜气洋洋,家里的第三个儿子出生了,取名赵绍伊。赵家在当地是殷实之家。赵三公子早熟早慧,于是他父亲就对这个三儿子充满了希望,为他延请名师,希望他能够奋发努力,考上科举光耀门楣。
赵绍伊也很争气,从小饱读诗书,才华斐然,而且他还是欧阳修和韩愈这两位文学大家的小迷弟。要知道这两位大咖在中国历史上算是有名的无神论者,经常发文章斥责怪力乱神的言论,主张天意是不存在的,人绝对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所以青少年时期的赵绍伊受他们的影响,对神佛就不屑一顾。
但是命运却给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就在赵绍伊奋发读书,准备走金榜题名,光宗耀祖这条路的时候,他在13岁上突然得了一场重病。家里就急坏了,遍请名医,可是就连确诊他到底得的是什么病,这件事都没有做到。眼看着最有前途的儿子在病榻上一躺就是两年,老赵急坏了,就开始病急乱投医,除了到处请医生,还带着儿子到周围有名的寺庙里面去求神拜佛。
这原本是赵绍伊最厌恶的事情,但是他毕竟只有13岁,而且长期生病也让他没什么话讲,也就只好跟着他爹临时抱佛脚了。可是谁知道一读佛经,赵绍伊的脑子就像被拧开了另外一个开关,他突然发现,诶,原来佛经里面另有一番天地,病居然也慢慢好了起来,全家都很高兴。
为了让儿子赶一下因病落下的学业,父亲干脆让他去西安接受名师的指点。可是让父亲大感意外,赵绍伊做出了他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
西安南面25公里处有一座终南山,「寿比南山」就是指这座山,当然这个终南山从唐朝起就是隐士们避世隐居的名胜。一提起这座山,就让人联想起「高人」两个字,也正因为此,金庸的小说里才安排小龙女住在王重阳所修建的终南山下活死人墓里。但是你还别说,金庸老爷子还真的不是瞎编,的确有一座活死人墓,只不过古墓并不在终南山,而是在西安的重阳宫内。不过我们今天不是讲活死人墓,而是终南山的群峰里面有一座南五台山,山顶有一座莲花洞寺,人迹罕至。
年1月份的一天,还是大雪封山的时候,一个年轻人深一脚浅一脚艰难地爬到了莲花洞寺,寺里的僧人一看,这个时节居然还有陌生人来访,都很吃惊。年轻人一开口就更让人吃惊了,他说自己叫赵绍伊,今天就是来剃度出家的。僧人们不敢自己决定接受新人,就赶紧请出了住持,住持法号道纯长老。
长老出来一看到21岁的赵绍伊,似乎一点也不吃惊,只是简单地问了一下他的家庭情况,就立刻为他剃度出家了,为他取法号释印光。从此印光就过上了清苦的僧人生活。
一般僧人的作息时间表是每天凌晨4点起床上早课,也就是诵经坐禅。6点钟左右吃一点清粥,然后7点钟又坐禅跑香。上午11点吃过午饭之后,这一天就再也不吃了,这是佛门戒律,过午不食。然后又是坐禅学习戒律晚课,一直要忙到晚上10点钟左右才能够睡觉。
印光要负责全寺30多个人的生活用水,所以起的也得比别人早,差不多凌晨2点过就得起床,担水劈柴。晚上也比别人睡得晚。这么苦的日子,他却过得很开心,有滋有味。
可是平静的生活没过多久,就被打破了。就在出家两个多月以后的一天,印光的二哥急匆匆地赶到了寺院,告诉道纯长老说出大事了。印光的母亲病重,希望能够在人生的最后时刻见小儿子一面。只要了了母亲这个最后的心愿,全家都不会阻拦印光修行,你爱干啥就干啥。
那道纯长老立刻就派人叫来了印光。印光一听,觉得很奇怪,因为他走的时候,母亲的身体还很好啊,身体倍儿棒,吃嘛嘛儿香,红光满面。这才两个多月啊,他就直觉不对。这时师父道纯长老发话了,就让他,你立刻跟兄长回家吧,啥也别说了。印光刚想再问点什么,只见道纯长老摆摆手,只说了一句,快去快回。
于是印光就跟随二哥离寺回了家,刚一进家门,守候在那里已久的亲戚们就一拥而上,七手八脚把他的僧衣给扒拉下来,又换上了俗家的衣服。然后印光再抬头一看,自己的父母都好端端的坐在堂屋里呢,啥事也木有。父亲痛骂印光抛弃父母,置祖宗和全家人的期待于不顾。而母亲呢,则是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劝印光不要再出家了。就这样全家轮番上阵,劝了一天,印光也不争辩,只是静静地听着。
之后他的两个兄长,再加上两个仆人,把印光严加看管了起来,贴身包夹,24小时全方位监控,防止他逃跑。就这样过了一个月,亲戚家办喜事请客,赵家全家受邀列席。印光和大哥坐一桌,在酒席上大哥不得已暂时离桌去别的酒桌寒暄,一说完话就赶紧扭过头瞅一瞅小弟还在不在,就生怕一不留神这小子跑了。
结果这一看,大哥高兴的鼻涕泡都快冒出来了。只见印光夹了一大块肉正往嘴里塞呢。印光自愿破戒的消息让全家都松了一口气,觉得这小子终于回心转意了,那么对印光的看管也就不那么严了。
这一天,赵大哥和二哥都有事外出,看守印光的仆人也有事在家里进进出出。独自坐在屋里的印光,往周遭一看,好不容易看我的人都干别的去了,现在没人注意到我。但是他还没有立刻动身,而是先用观音课占卜了一下吉凶,得到的答案是,亮明居禄位,笼鸟得逃生,意思就是说,现在就跑路,大吉大利,赶紧的。
印光如释重负,就赶紧收拾僧衣,趁家人不注意,再次翘家,直奔莲花洞寺。回到寺里的时候,正值午夜时分。没想到师父道纯长老正在等他呢。道纯长老也只是抬眼看了一下印光,似乎一点也不意外。
长老淡淡地问了一句,来了?印光立刻整衣恭敬地合十回答,弟子回来了。道纯长老沉默片刻,慢慢说,你的家人发现你又消失了,肯定知道你回到本寺,再来寺里寻你。你打算怎么办呢?一句话立刻问得印光哑口无言。
道纯长老接着说,如果你不想被家人再次带回去,你只有连夜出走安徽,才能逃此一劫。长老说完,拿出了一块银元,说这就是为师全部的积蓄了,你就拿去做盘缠吧。印光赶紧接过银元,千恩万谢,一刻也没耽搁,天一亮又收拾启程了。
从此印光就开始了他艰苦的行脚和修行生涯。僧人行脚,在别的寺院借宿叫挂单。印光一路苦行,挂单过很多寺院,在寺院里干着最苦的活,最累的活,同时严守戒律,有空闲时间就是抄写佛经。日子就这样一天天一年年的过去了。
当印光法师来到普陀山法雨寺的时候,已经成为名满天下的高僧了。民国的另外一位高僧弘一法师,当时更是印光法师的小迷弟。不过弘一在当时还不是高僧啊,只是初入佛门的贵公子。弘一在出家之前的俗名叫李叔同,出生于天津的富豪之家。家道中落之后,自己华丽转身,成为了文化界的领头羊。
在39岁那年背负盛名的时候,突然出家震惊了全国。年的一天,一位戴着金丝边眼镜,穿着崭新缁衣的僧人,来到了法雨寺。他对负责接待客人的僧人说,自己叫弘一,想来拜见印光大师。僧人回覆说,哦,那就请您稍候,我去向住持通禀一声。
僧人没过多久回来了,歉意地说,师父讲了,今天不见客,您请回吧。
谁知道弘一的那股倔劲儿也犯了,不见到印光法师绝不罢休。于是就站到寺院外的大树下等着。第二天一早,印光的脚刚一踏出寺院的门,等了一宿瑟瑟发抖的弘一就赶紧上去恭恭敬敬地合十行礼。
那印光一看,哦,你在外面等了一宿,这都是民国版的程门立雪了。于是就向弘一微笑,点了点头,意思就是说,行,你这个徒弟我收下了。这下可把弘一乐开了花,他就寸步不离地跟着印光法师。
但是印光每天该干嘛还干嘛,就像身边没有第二个人一样。就这样跟了7天,弘一离开普陀山之后,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他摘掉了金丝水晶眼镜,两餐只吃最粗糙的食物,每一样生活用品不用到烂,那是绝不更换。在他身上再也看不到任何豪门贵公子的派头,脱胎换骨,成为了坚持苦行的修行人。
更大的改变是,弘一原本是书法大家,他把北碑和行书两种字体相结合,独创出了行书写意,他写的字在当时就千金难求了。但是印光告诉他,抄经能够更加深刻地领会佛法,但佛经啊,就不能由著性子写得游龙舞凤,你得端端正正地写,规规矩矩地写。从此弘一就放弃了自己最得意的行书,改回了楷体。
行笔之间也慢慢的退去了烟火气。印光法师除了苦修之外,还一直致力于阐释佛经,一生留下了多万字的关于净土法门的论述。
时光荏苒,印光法师来到了灵岩山寺,成为了这座寺院的住持。一天,他突然召集来全寺的僧人,说要找人接替自己这个住持之位。大伙听了很意外,面面相觑,因为法师一直身体健康,步履轻盈,看起来一点都不像一个80多岁的耄耋老人。
但是法师既然这么说了,大伙也只好遵照执行。印光选择了妙真和尚接替他这个住持之位。众人就商量,在一个月之后进行升座典礼,也就是升职仪式。但是印光摇了摇头,说不行,太迟了。众人一听就有点犯糊涂,什么叫太迟了。
法师就又说,仪式就定在两天以后,不用再商量了。那既然住持都发话了,大伙就照办吧。果真仪式刚一举行完,印光法师就开始表现出身体不适的状况。他在床上躺了两天,僧人们赶紧请来郎中,但是把脉之后,又说不出任何病因,只是随便开了一副药,说法师想吃就吃。
没过多久,印光突然起身,伺候他的僧人以为法师想吃药,就赶紧把煎好的药端了上来。法师笑着摇了摇头,就吩咐僧人把妙真和其他几个寺里管事的僧人一起叫过来。当妙真等几个人进屋的时候,看见法师正端坐在椅子上,精神头十足,大家心里一喜,看来法师是痊愈了。
可谁知道,印光和他们交代了几件事情之后,突然说:“蒙阿弥陀佛的接引,老衲要去了。”说完之后就不再说话了,就闭目默默念佛,气息越来越弱,没过多久就坐化而去了。
印光法师坐化的消息传遍了全国,甚至传到了新加坡和东南亚的佛教界。于是就发生了我们故事开头讲到的那一幕,多人不顾危险,有的甚至是长途跋涉,来到灵岩山寺,参加印光法师的茶毗大典。
典礼过后,妙真带着几个助手,在众目睽睽的注视之下,去茶毗所捡骨,这个茶毗所就是火花炉。打开茶毗所一看,大伙都惊呆了,只见满目都是舍利,形状有花瓣状、球状,还有成块的,颜色有红的、白的,甚至有青绿色的,都发出奇异的光彩。
最奇特的是法师的头顶骨舍利,裂成了五瓣呈莲花状,有金属光泽,敲打的回声也像金属。一共捡出了上千颗的舍利。
印光法师后来被汉地佛教界奉为净土宗的第十三代祖师。关于他被阿弥陀佛接引去了哪里,后来在一本叫《西方极乐世界游记》的小册子中有所披露,这本书我们在《西方极乐世界从这儿进》那一期节目当中聊过。
作者宽净法师在观音菩萨的带领下,参观了西方极乐世界。当时观音菩萨带宽净参观了极乐世界的莲花池,展现在宽净眼前的是一个看不到尽头的莲池,布满了莲花,莲池边上是几重围栏,发出各种各样夺目的光芒,池中心有形如高山的大宝塔,也有镶嵌着各种宝物的九曲回廊。
池中的一朵朵莲花发出阵阵清香,在极乐世界中物体的大小比例也就如同我们生活环境中所看到的那样,但是要把极乐世界的物体和人世间的事物相对比,那就是巨大无比了,哪怕是最小的莲花,用人间的尺度来衡量,直径也长达上千公里。每一朵莲花上都住着一位被阿弥陀佛接引到极乐世界的修行人。
观音菩萨介绍说,能够往生到上生上品莲池来的众生,都是娑婆世界里,就是我们地球上的精进修行人。他们在自己的法门里守戒实修,数十年如一日,从不敢懈怠。有的已经达到了菩萨境界,六根清净,具足神通。
宽净看到莲花上住着的人,全身金色透明,衣着华丽,发出奇异的光彩。当宽净正看得入神的时候,观音菩萨突然问他:“在这里有一位印光法师,你认识吗?”宽净赶紧回答菩萨说:“我久仰他的大名,可惜就是无缘相见啊。”结果话音刚落,完全是年轻时相貌的印光,笑呵呵地从他的莲台上走下来,邀请宽净前去作客。两个人互相行礼,相谈甚欢。因此从宽净的描述来看,印光法师应该是往生去了西方极乐世界,证得了菩萨果位。
印光法师和我们曾经聊过的另外一位民国高僧虚云禅师不同,他没有在众人之前显示过什么了不得的神迹。他本人留下的最大神迹就是火化后的舍利。印光最让人敬佩的一点就是坚守戒律,直到在人世间生命的最后一刻。
那么好,今天的故事就分享到这。谢谢大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8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