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坐落于三亚西南40公里的南海之滨,虽高仅余米,却因“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而闻名。这座历史悠久的山峦,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福寿文化的象征。广为流传的民谣“寿比南山不老松”中的“南山”,正是此指,而那“不老松”也生长在这片土地上。据佛经记载,观音菩萨曾许下十二愿,其中便包括“长居南海”,这也使得南山自唐代起便成为佛教圣地。如今,南山已发展成集热带海洋风光、佛教文化、福寿文化于一体的5A级旅游胜地。虽然景区面积广阔(陆地面积达余亩),步行游览难免只能窥其冰山一角,但乘坐观光车,便能轻松领略到各大景点的风采。

第一站,我们探访了海上观音

一踏入大门,门楣上“不二”与“一实”的遒劲大字便映入眼帘,寓意着无论何人,踏入此门便踏入了佛教的圣地,众生平等。紧接着,是宽敞的法门广场,广场中央,一尊高达08米、比美国自由女神像还高出5米的巨大洁白“三面观音”雕像屹立在海中,令人叹为观止。一条长达米的大桥直通佛像底座,彰显着其雄伟与壮观。

该佛像工程历时6年,于年4月24日(农历3月6日)落成并举行盛大的开光典礼,吸引了海内外08位高僧前来祝贺参拜。这里香火鼎盛,游客络绎不绝,有人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甚至匍匐前行,每一步都虔诚地磕拜,那种对佛的敬畏与虔诚,深深地震撼着每一位来访者。

离开海上观音,我们转向了南山寺

南山寺坐落于海上观音的西北侧,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历史底蕴深厚。相传,唐天宝年间律宗祖师鉴真和尚五次东渡日本传教均告失败,第六次东渡时又遇暴风,船只漂泊至海南岛南山寺一带。在观音菩萨的庇护下,鉴真稍作休整后第六次东渡终于成功,南山观音的法力与灵气由此广为流传。年,海南省重建南山寺,使其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建造的大型佛教道场之一。

在南山寺的东侧,还有一座壮观的“三十三观音堂”,堂内供奉着观音菩萨的33尊应化身。这里香客络绎不绝,香雾缭绕,佛乐声声。值得一提的是,年这里作为世界规模最大、工艺最精湛的室内观音群像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南山寺的门匾由全国佛教协会前主席赵朴初亲笔题写,寺院坐北朝南,背靠南山,迎面是浩瀚的南海。沿着山势,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等建筑依次展开,错落有致地隐匿在古树与云雾之间,显得庄重而静谧。传说南山寺的一草一木都蕴含着灵气。在寺院的一棵千年古树上,密密麻麻地挂着许多“许愿牌”,寄托着人们对于平安、健康、事业和家庭的殷殷期盼。

继续探索,我们会来到一座名为德兴堂的古建筑

它曾是供旅客休憩之地,如今已转变为文物陈列室。这里陈列着年至93年间,时任闽南特委书记的陶铸同志在此居住时的文物,以及他在此组织工农红军游击队的珍贵历史照片。

离开南山寺,我们转向了鳌山寿谷

也称“南山长寿谷”。这个景点位于南山寺的北部,其名字寓意着长寿与健康。在长达多米的崎岖山路上,我们能够欣赏到各种与长寿相关的自然景观,如“长寿石”、“长寿树”和“长寿佛”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生长在南山半山腰的“不老松”,它被誉为长寿的象征。此外,“南山”又被称为“鳌山”,传说中,“鳌”是观音菩萨的坐骑。为了进一步弘扬这一文化传统,当地人在长寿谷的入口处设置了一个巨大的石雕鳌,并在此举办了《海南百名百岁老人故事》的图片展。这个展览不仅展示了当地长寿老人的风采,更为“长寿谷”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魅力。

在继续攀登的过程中,我们沿着山路一路前行

古树参天,灌木密布,鲜花盛开,清风徐来,令人心旷神怡!

经过约半小时的攀登,我们终于抵达了“不老松”景点。

眼前所见的所谓“不老松”,实为当地独有的“龙血树”,且已有长达6年的悠久历史。经过专家考证,“龙血树”这一古老植物,源自白垩纪时期,堪称当今植物界的“活化石”。在庄子的著作中,曾以“不老松”为喻,阐述其“木以不材而终其千年,人以无为而成其所为”的深刻哲理。传说中,南山山下曾有一位砍柴老人,自幼便目睹了“不老松”的参天身姿。尽管历经雷击之劫,但它依旧顽强生长,甚至衍生出三株新的生命。那位砍柴老人,虽历尽沧桑,却依旧精神矍铄,手脚利落,每日砍柴不辍。于是,“不老松”逐渐成为了长寿老人的象征。

在领略了“不老松”的韵味、聆听了相关的传说后,我深信:长寿的秘诀,往往与宜人的自然环境、淡泊名利的心态、坚韧不拔的精神以及持之以恒的运动密不可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9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