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海南周刊
海南这些名山,因何而得名?
■杨树
海南多山,其中有很多山岭在古代已经成名。这些山岭因美景而声名远播,文人墨客纷纷献诗咏赞,比如儋州儋耳山、万宁东山岭、三亚南山、琼海白石岭……那么,这些名山,又因何而得名呢?
五指山、七星岭:
因山峰数量而得
五指山五峰直插云霄,状如五指。羚羊摄
五指山位于海南岛中部,这一座名山在古代已经声名赫赫,不少名人大家曾作诗文咏赞。清代“岭南三大家”之一的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写道:“五指山在琼海中,亭亭直立,上参霄汉,若端人正笏峨冠之象。以故琼州诸邑,多出瑰玮卓特士。……王(弘诲)尚书诗云:‘不知浩荡中,地脉潜何寄?突然五指伸,复此擎一臂。’”五指山是海南第一高山,可视为海南岛的代表性高山,明代海南先贤丘濬甚至作诗称:“岂是巨灵伸一臂,遥从海外数中原。”道光《琼州府志》记载:“大五指山,在(定安)县正南四百三十里思河都界。其高际天,其广莫测,五峰如指,屹立琼、崖、儋、万之间。生黎盘踞其中。郡之诸山,皆其脉络也。”五指山五峰直插云霄,形如五指,故而古人以“五指山”来命名这一山峰。与五指山得名方式相似的,还有文昌七星岭。七星岭位于文昌市铺前镇西北滨海地区,这一座山又称为“七星山”,也是古代琼北的一座名山。“七星排斗”为旧“文昌八景”之一,岭上有建于明代的古塔“斗柄塔”。丘濬有描写七星岭之景的诗作《七星山》,诗云:“魁杓精彩结成峰,祀典无穷荷国封。落落光芒三四点,纷纷紫翠百千重。岚晖迎碧寒尤秀,黛色攒青晚更浓。几度凭高闲伫立,宛然身在紫微宫。”七星岭共有九座山峰,其中七座突出,正德《琼台志》如此记载:“七星岭在县北一百五十里迈犊都。其峰有七。”七星岭的七座山峰形如七星排列于天穹,由此而得名。
文笔峰:
因特殊蕴意而得名
文笔峰位于定安县龙湖镇,这一座山峰旧称“李家岭”,又称为“尖峰”“文笔岭”。清道光《琼州府志》有记载:“文笔岭,一名尖峰,一名李家岭,在(定安)城南四十里,高二百丈。明副使陈英筑峰顶以拱县庠,故名。”清光绪《定安县志》也有相似描述:“文笔峰,在城南四十里李家图。高二百丈。一名尖岭。宪副陈英补筑峰顶以振文风,故名。”
定安文笔峰。海南日报记者张茂摄
山峰旧时位于定安县李家图境内,因此得名“李家岭”,又因山峰尖耸,故得名“尖峰”。明代定安籍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的王弘诲有诗《登文笔峰》,其中有诗句云:“炎洲穷灭没,冈峦互参次。卓矣文笔峰,崚嶒拔平地。壁立无因援,绝巘削如刺。丹梯入鸟道,秀色天门侍。”
关于文笔峰,清代“岭南三大家”之一的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云:“文笔从平地特起,高数百仞。天色晴霁,辄有苍烟一道,界破碧空。每科第则吐光如炬。”屈大均文笔峰“每科第则吐光如炬”之说,颇为神奇。
“文笔峰”之名,在明代时已经出现,那么这一名称因何得来呢?古代志书也有记载,明代宪副陈英在山上补筑峰顶,用以提振文风,表示对学子庠生的尊重,因此这一补筑的峰顶得名为“文笔峰”,这一名称后来成了山峰之名,且沿用至今。
东山岭、南山:
因地理位置而得名
东山岭位于万宁市万城镇之东,因为山峰并立似笔架,所以过去也被称为“笔架山”。东山岭曾被称为“海南第一山”,在古代,这一座山峰甚至要比五指山、三亚南山等名山还出名。东山岭也是海南最早开发的旅游景点之一,景区内最早的石壁题字“华封岩”,可以追溯到宋代。
明代时,东山岭的游览者已经很多,正德《琼台志》记载:“(华封岩)高二丈余,中通石径仅容一身,北至石室,方丈余,旁有丹井,宋宣和四年壁刻‘华封’二字,后荒塞。国朝永乐甲午,千户曹勤始开,自是游览者众。”
东山岭风景秀丽,引得不少文人墨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9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