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记者从驻烟高校获悉,今年烟大、鲁大等6所高校新增11个本科专业,其中不乏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等热门专业。据悉,新增本科专业年起陆续开始招生。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据统计,此次山东新增本科专业名单中,三所驻鲁部属高校——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新增7个备案专业、1个审批专业;山东省属高校中,49所高校新增备案本科专业个;7所高校各新增审批本科专业1个;8所高校撤销本科专业18个。此外,3所省属高校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本科专业3个。
烟台此次有6所高校新增11个本科专业。其中,烟台大学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机器人工程和人力资源管理3个本科专业顺利通过教育部备案。
鲁东大学获批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工程2个本科专业,于今年开始招生。此次新专业申报是学校围绕国家“互联网+”“中国制造”等重大战略,积极开展“新工科”建设研究与实践、持续优化专业布局的重要举措。本次获批增设的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程均为新工科相关专业,符合国家“工业4.0”和《中国制造》战略规划要求,合乎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需求,适应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发展需要。
烟大文经学院申报增设的机器人工程本科专业顺利通过教育部备案。年7月,烟大文经学院与山东非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共建机器人应用研究院,并开展了一系列机器人应用研究工作。年,该院机电工程系申报的“校企共建机器人工程专业及公共实训平台”项目获批年度烟台市校地融合发展项目立项,入选学科(专业)建设类支持项目。
烟台南山学院“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2个专业获批,将于年正式招生。经此次获批,该校本科专业总数已达45个,涵盖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和医学六大学科门类。
青农大海都学院获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两个本科专业,据悉这2个专业是海都学院在“互联网+”的推动下,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对紧缺人才需求,适应新产业、新技术对新时代人才培养新要求的重要举措,将为地方支柱产业转型升级,对接山东“十强”产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技术支持。同时,新专业的设立有利于支持学科创新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新专业在学院有良好的专业学科支撑和办学条件保证,预计学生就业与发展前景良好。
济大泉城学院获批“人工智能”新专业,该专业是学校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坚持需求、标准、特色导向,围绕服务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国家发展战略、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举措。学校新增设“人工智能”专业有利于学校优化专业结构,整合优势资源,打造服务地方专业集群,进一步满足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和创新发展对人工智能方面人才的需求。
据了解,随着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各大高校也纷纷开设相关专业,希望为这些领域发展培养更多人才。统计结果显示,新增备案专业数量较多的学科数最多的是人工智能,本次共有所高校新增。山东有14所高校(烟台有鲁大和济大泉城学院2所)增加了“人工智能”专业,是全国新增该专业数量的首位。除此之外,11所高校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6所高校新增机器人工程专业,6所高校新增智能制造工程专业,4所高校新增网络与新媒体专业,3所高校新增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
山东高校新增备案本科专业名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李南楠)
烟台高校部分新增专业介绍: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
旨在建立以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学科专业结构,构建“芯片、软件、整机、系统、信息服务”的产业链,加快培养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及其装备、材料等方向的专业紧缺人才,助力“中国芯”的国家战略。
机器人工程专业
是顺应国家建设需求、符合国际发展趋势的典型“新工科”专业,具有很强的学科交叉性、新颖性和实践性。该专业以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和认知科学等学科中涉及的机器人科学技术问题为研究对象。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聚焦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为我省新旧动能转换试验区建设、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智力和人才支撑。着力提升服务地方能力和水平,全面加强校地“政产学研用”合作,搭建好地方发展需求侧与高校人才供给侧紧密对接的桥梁。
人工智能专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和认知科学、信息科学相关知识,系统掌握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与基本方法;具有运用人工智能的基本模型、原理与方法,设计有效的技术解决方案并能从事人工智能应用研究与开发的能力;具备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素养,对人工智能关键领域的相关技术有深刻理解,并具有相关方向的科学研究能力;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终身学习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的卓越工程人才。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具备较强的学习发展能力、工程实践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能够适应工程技术发展趋势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综合应用智能制造及其交叉领域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智能装备与智能制造等领域,从事智能装备和智能制造系统的技术创新和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等工作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1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