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湖南文艺出版社年出版过一本书,图文并茂,书名叫《把日子过成诗》,作者祥子,书中记录了大量终南山隐士的生活侧面,很具文艺范。作者是个年轻女性,原职业是摄影师,就因为进入终南山采风,遂为终南山气场所动,隐居下来,成为众多隐士之一。据书中介绍,山中的隐士几乎包括了社会上所有阶层人士,从企业家、工程师、金融从业者、教师、医生、作家、演员直到底层的贩夫走卒,年龄以50后到70后为多,但这几年后人数激增,其中女性比例不低。
02
终南山位于陕西,是秦岭山脉的主峰之一,横断西安南向之域,为道教名山,更是全真派的创始圣地,幽谷关和楼观台就在这里。当年老子骑青牛入秦,为幽谷令尹喜所阻,滞留山中讲说《道德经》,后尹喜成书于说经台,道家源流遂成。延至金朝,咸阳人王重阳得纯阳真人吕洞宾授内炼真诀,悟领出家,在终南山挖穴居其中,自号“活死人墓”,修持三年,丹圆功成,自“行菆”之中创立了全真北派,有《重阳教化集》、《立教十五论》等著述行世,被尊为道教的开化辅极帝君。
终南山一直有隐士入山修行的传统,早在商代,就有周术、吴实、崔广、唐秉所谓“四皓”避乱隐居山中,过着“采集商芝,栖身洞穴”的清贫生活,并著有著名的《采芝操》。其后历朝历代,入山为隐世者络绎不绝,乃中多有名人,姜子牙、赵公明、张良、吕洞宾、钟汉离、孙思邈、钟馗、刘海蟾等等。普通隐士隐居山中修行更如牛身寄虱,不计其数。据说就是现在,在山中栖伏的隐士也在万人以上,这里面人等杂色,三教九流,无所不包。
03
中华文明中,虽然隐士传统渊远流长,但隐士作为一个阶层似乎还说不上,隐士无论是一种处世方式还是生活选择却是一直存在的,几乎没有中断过,而且也受到大多数普通人的理解和尊重。隐士的生活,多奉行清贫、寡欲、守持、恪简的原则,自采自集,自种自收,一箪食一瓢饮,过午不进,以最简单的生存条件,维持生命的基本需要。
荼见历尽沧桑终有蕴,岁积月累方有成。酡红醇香,恋不舍。脾胃暧昧,耐人味。不分九等喝亦得,解乏去疲沁人心。一啄一饮,莫非前定。一壶陈普话因果。
04
在我看来,隐士与信徒不同,在人生意义上,宗教信徒往往寻求解脱之道,冀望从精神上得到拯救,它的整个殉义过程是寻找状态的,因而是积极的。而隐士多选择避世,选择闭谷,与尘俗隔绝,回归生命的原始本我,它更多的是廻避,是不争,因之是相对消极的。尽管不少隐士自称从全真修行,但这种修行的教义本身就无定义之规,散漫无章,取废自裁。当然,这里的积极消极全无任何褒贬之意。
从泛哲学的层面上说,生命终极意义的探究,本质上就是荒谬的,因为它本身就是个无解的命题,所以,隐士也好,信众也罢,最终也难免殊途同归,归于虚无幻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