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难以置信,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小时候竞为人放过牛,到寺里当过和尚,是个十足的贫家子弟。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出身农民的开国皇帝,其身世和经历颇具传奇色彩。
元朝天历元年(年)九月十八日凌晨,在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孤庄村贫民朱世珍的家中,“哇”地一声婴儿啼哭,他的第四个儿子降临人世了。
照理,妻子陈氏又生了儿子,朱世珍应当高兴。但是,此刻他的眉头却紧锁起来,愁容盖满了他瘦黄干瘪的脸。
“唉,这个世道,越穷越要生。坛子里粮食快完了,你却还要给我多添一张吃饭的嘴。”朱世珍失神地蹲在门槛上,似自言自语,又似责备陈氏。
不高兴归不高兴,儿子既然已经生出来了,朱世珍也没有办法。接下来就应当给儿子取个名字了。
朱世珍大字不识一个,憋了半天也想不出一个好名字来,最后摇摇头说;“干脆就叫重八吧,这样省事。”朱世珍的前三个儿子分别叫重四、重六、重七。
朱世珍祖籍沛国相县(今江苏沛县),祖父辈时迁到句容垦荒,到朱世珍时,句容连闹水灾,一家人只得逃到濠州,定居下来。
每天,朱世珍带着三个儿子给地主干活,早上天没亮就得起身下田,晚上天已黑定才能回家,十分劳苦。重八幼时,总喜欢跟着父亲、哥哥下田,偶尔还拉犁扛锹,也能帮个手。
尽管他们没日没夜地耕作,但收获的粮食大多数还是被地主拿走了,剩下的根本不够一家子生活。陈氏挖野菜,捶谷糠,和粮充食,勉强可以维持一日两餐。重八生来是个大块头,但是由于缺衣少食,越长越瘦,颧骨高凸,眼窝深陷,下巴前翘,活像一个猴。八岁时,他得了一场天花,朱世珍赶紧请医抓药。最后,天花治好了,重八脸上却留下大大小小的麻点子。
重八十岁时,已经长得像个小大人了。朱世珍觉得不如把他送给本村张财主家放牛、这样一来重八可以在张家吃饭,起码要比在家咽菜吃糠好多了,二来还可以拿几个工钱,支持家里。
主意打定,朱世珍把重八领到了张家,谁知张财主一听就直摇头,冷笑着说,“来放牛,供他三顿饭,还要给工钱,笑话!”说着,就把朱世珍父子朝外推。
朱世珍连忙跪下,求道,“老爷,每月就少给几个钱吧。”张财主还是不理,又把朱世珍朝外推。朱世珍又叩头又哀求,道:“老爷,您开恩收下重八吧,工钱不要了。”
张财主转脸为笑,说:“这还差不多。”说完就命帐房先生拿来纸笔,写定契约:兹有村民朱世珍之子重八自愿为张员外家放牛,朱重八每天在张家吃饭,工钱概免。
从此,朱重八每天起早贪黑,把张家的几十头牛赶到南山去放。他的早饭,晚饭,是喂牛剩下的照得见人影的稀粥,外加几根咸菜。中饭呢,张员外让他带两块荞麦糠饼子,中午就在南山上吃,不许回家,以便牛能把青草吃饱。
这日子虽然艰苦异常,但朱重八却过得十分快活,因为他在山上又结识了十几个放牛的穷孩子。朱重八个头大,点子多,很快就得到了孩子们的拥戴。每天一到南山,孩子们就围着他转。他或分派捉迷藏,或一起去偷人家的豆子吃。孩子们都乐于听他指派,他俨然成了孩子王。
一天中午,朱重八和孩子们都玩饿了:一个孩子突然说:“这会儿有碗肉吃就好了。”小伙伴们哄然大笑,骂他异想天开。朱重八却灵机一动,指着旁边的一头小白牛,说,“你们看,这块肉怎么样?”这头小白牛,正是张财主家的。
小伙伴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重八的话是什么意思。重八说:“张财主真坏,对我凶着哩。我们今天把他的小白牛杀了吃,气气他。”小伙伴们谁也不敢动,朱重八只得拿出“皇帝”的架势,点了几个“将”,然后自己带头,拾柴架锅,杀牛煮肉,只两个时辰,他们就把一头小白牛吃光了。
然后,他们把牛皮、牛骨埋掉,地面打扫干净,一哄而散。晚上,重八回到张家,哭丧着脸说“今日在南山放牛,不想跑出一只狼来,把那条小白牛叼走了。”张财主一听暴跳如雷,说“南山哪来的狼?分明是你胡编乱造,丢了我的小牛。”
朱重八说,“是哩,那头大狼一来,牛都跑开了,只有那头小牛跑不及,被抓去了。”张财主将信将疑,把朱重八打了一顿鞭子了事。过了几个月,张家的牛又被狼“叼”走了一条。两年工夫,张家的牛竟少了五条。张财主听说朱重八带人杀了牛,但又抓不到把柄,只好重重打他出气,把他辞退了。
朱重八回到家里,仍旧帮父亲、哥哥干活。一家六口人,艰难地生活着。元顺帝至正四年(年),濠州一带遭受了严重的旱灾,蝗祸、瘟疫接踵而至,百姓死的死,逃的逃。不几天,太平乡的十几个村子,人烟寥落,鸡犬声稀,一片凄惨黯淡的景象。
朱重八的父、母、大哥先后病死,无处埋葬,尸体一直在家放了十几天。最后还是邻居刘大秀赠给一块山坡地,重八兄弟才把家人尸体用破苇席子裹住埋掉。
父母死后,朱家更为艰难,隔壁汪大娘看不过,和重八的二哥重六商量。她提起当年朱世珍在本地皇觉寺曾许愿,要将重八给高彬法师当徒弟的事,重六连连点头,重八也十分愿意。
至正四年(年)九月,皇觉寺里又多了一个小和尚,这就是朱重八。他身披袈裟,每天扫地、上香、打钟、击鼓、煮饭、洗衣,承揽了寺里的大部分杂碎活计,很得法师的欢心。
他原来一字不识,这时也偷偷跟在师叔、师兄们后面学念佛经,记住了不少字。
皇觉寺本靠收取寺田的田租过日子,但这一年庄稼歉收,田租也没收上几斗。于是,重八进寺不久,长老就开始把和尚们派出去云游。
重八也背上瓦钵、包袱,手敲着木鱼,到外面去化缘。他跋山涉水,餐风露宿,四处游方,历尽了艰难困苦。有几次,他病卧路上,险些魂归西天。三年以后,当他回到皇觉寺时,和尚们都已散去,只剩下残垣断壁。邻居们见他回来了,就留他做了住持,破落的皇觉寺里又燃起了香火。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元朝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下,广大人民无以为生,只有造反一条路了。至正十一年(年)五月,韩山童、刘福通等率领贫苦百姓首先在颍州(今安徽阜阳)起义。
他们头裹红巾,手持棍棒,向元朝统治者发起进攻。接着,徐寿辉起义蕲州(今湖北蕲春西南),芝麻李、彭大、赵均用起义于徐州。
几个月时间,各地纷纷响应,红巾军的斗争遍布了全国。第二年二月,定远人郭子兴与孙德崖等起兵濠州。贫苦农民纷纷加入起义军。
一天,有人从濠州给他捎来一封信。拆开一看,是放牛时的伙伴汤和写的。信里,汤和告诉重八,他带了几十个人已投奔郭子兴了,现在当上了千户,希望重八快来入伙。
朱重八见汤和做了军官,一时也有些动心。但是,仔细一想,从军太苦了,而且性命难保,在皇觉寺虽然苦一些,但毕竟一日三餐,安安稳稳,死了还能葬在家乡。想来想去,他觉得还是呆在皇觉寺里好。
几天后,师兄告诉他,有人要告发汤和与他通信的事,让他赶快逃跑。朱重八大吃一惊,急忙去找放牛伙伴周德兴讨主意,周德兴说只有投奔郭子兴一条路了。
朱重八心思重重地踱回寺里,不知道究竟该怎么办。还未到山门,就见皇觉寺上空浓烟滚滚。他跑到近前,才发现寺庙已给烧个干净。
一问,刚才官兵来抓他而没有找到,就一把火烧了寺庙。他明白自己在这里已经存不住身了,只有投奔郭子兴了。他一拍光头,大叫一声,“他娘的,干!”但是,他心里仍觉得没底,又向残存的伽蓝神磕了头,卜了一封,得个吉字。这才大喜过望,向濠州奔去。
潇州城门下,兵戈林立,戒备森严,朱重八来到这里,毫不畏惧,口口声声要见郭元帅。城卫见他衣衫褴楼,又是个和尚,不禁生疑,就把他绑上,并通报了郭子兴。郭子兴催马来到城门口,只见这人相貌奇伟,不禁暗暗称绝。朱重八递上汤和的信,说道“我是汤和介绍来的,如果元帅不嫌弃的话,我愿跟随您打遍天下。”郭子兴即刻命卫兵松绑,把他收在麾下,充作亲兵。
朱重八参军后,打仗非常勇敢,加上他又识得一些文字,很受郭子兴的器重,不久就被提拔为亲兵九夫长。并把养女马氏嫁给了他,从此军中就敬呼他为朱公子,而不再叫他朱重八了。有了身份,他就正式起了一个官名,叫朱元璋!从此拉开了争霸天下,建立大明王朝的序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5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