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南山 >> 南山位置 >> 五台山有多少寺庙

在中国的佛教名山之中,五台山以其悠久的佛教历史和丰富的寺庙资源而闻名于世。这座位于山西省忻州市的五台山,被誉为“华北屋脊”,自古以来便是佛教徒心中的圣地。据历史记载,五台山曾拥有座寺庙,虽然在历史的变迁中,许多寺庙已经消失在岁月的长河中,但至今仍保存着北魏、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寺庙建筑68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这些寺庙不仅是佛教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文明的珍贵遗产。

五台山的寺庙,每一座都有其独特的故事和历史,但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普济寺、金阁寺、菩萨顶、碧山寺、塔院寺、显通寺、殊像寺、南山寺和龙泉寺。

普济寺,位于五台山南台锦绣峰山顶,始建于隋朝,重修于明代成化年间。大殿内主供聪明文殊,院内立有明清两代帝王朝台和寺庙修葺石碑三通。寺东一座石砌佛塔,名为普贤菩萨舍利塔,是五台山的重要标志性建筑之一。

金阁寺,位于山西五台山南台普济寺北部,中台南部。金阁寺海拔米,距台怀镇约15千米。金阁寺与中国密宗的传播和密宗创始人之一的不空法师有极密切的关系。始建于唐代(年),存有五台山最高的佛像一千手观音;殿堂僧舍间,石碑15通。

菩萨顶,位于山西省五台山中台顶东南部的灵鹫峰上。菩萨顶在传说中被视为文殊菩萨的道场,即文殊居住处,所以又被称为真容院、大文殊寺。菩萨顶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历代曾多次重修。明永乐以后,蒙藏喇嘛教徒进驻五台山,遂成为五台山黄庙之首。清朝之康熙、乾隆帝曾数次朝拜五台山,住宿于菩萨顶,赐菩萨顶大喇嘛提督印,并命山西全省,包括山西巡抚、大同总兵、代州道台等,均须向大喇嘛进贡。菩萨顶实际上成为了皇室的寺庙。

碧山寺,位于台怀镇东北2千米的北台山麓,菩萨顶东北部,始建于北魏,明朝重建,占地占地面积00平方米,有殿堂房屋间,石碑15通。碧山寺是五台山上的十方禅寺,十方是指凡出家僧人和四方居士可以免费食宿接受周济的地方。

塔院寺,位于五台山台怀镇北部,菩萨顶东南部。明代时塔院寺坐在地为五台山显通寺的塔院。明代时,重修舍利塔,独成一寺,因院内有大白塔,起名塔院寺。大白塔高约56.4米,由尼泊尔匠师阿权尼哥设计建造建设于元代大德六年(年),全称为释迦牟尼舍利塔,也叫舍利塔,是五台山的标志之一。

显通寺,也叫大显通寺,位于五台山内台怀镇北侧,塔院寺西南部,始建于东汉永平年间(58年—75年),原名为大孚灵鹫寺。后魏孝文帝再建,名花园寺。唐太宗时重修,名华严寺。明太祖朱元璋重修后赐额“大显通寺”。显通寺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建筑有余间。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无量殿、铜殿等。

殊像寺,位于台怀镇西南部,显通寺南部。殊像寺创建于东晋初年,唐代重建,元泰定二年(年)又予重建,后毁于大火。明代弘治九年(年)再建,万历年间曾进行重修,寺内有重修碑记。年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庙。殊像寺因供奉文殊菩萨而得名,为典型汉式寺庙,东西米,南北约米,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采用庭园布局手法,大规模叠砌假山,散植松树。

南山寺,位于殊像寺西南部,距台怀镇约2千米。南山寺始建于元代(年),占地面积为6万平方千米。南山寺依山而建,整个寺院共有七层,主要可分为三大部分,下三层名为极乐寺,中间一层名为善德堂,上三层称作佑国寺。南山寺有殿堂古塔三百余间,寺庙内可观赏石雕和泥塑,佑国寺可远眺五台山中的四台。

龙泉寺,也叫九龙岗,位于五台山中台山麓,台怀镇南5千米九龙岗山腰,南山寺西北部。龙泉寺原为杨家将家庙,因寺旁有泉曰龙泉而得名。龙泉寺始建于宋代,明代重修,清末扩建后逐渐由家庙变为佛寺。龙泉寺占地平方米,有殿堂僧舍间,影壁,台级,牌坊和三座院落。主要建筑有牌楼、影壁、台阶和三座院落,中院有天王殿、观音殿、大佛殿,西侧两院分别为门殿、宗堂殿和祖师堂及普济慕塔。另一院有文殊殿,东侧为厢房配殿。可观赏和尚墓塔和石牌楼。

总之,五台山的寺庙,不仅仅是宗教信仰的场所,更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每一座寺庙都承载着无数的故事和传说,每一块砖石都记录着时间的痕迹。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古代帝王对佛教的尊崇,也可以体会到历代高僧大德对佛法的追求。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86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