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春没有白癜风干扰 http://m.39.net/pf/a_5779527.html

《浪姐3》刚在王心凌的“爱你”洗脑中落幕,《披荆斩棘2》就开播了。

去年《披荆斩棘1》留下的许多梗,现在都记忆犹新。

最爆火的莫过于是以陈小春为首的“大湾区哥哥”,紧接着就是张晋的“Allin”、狗哥在赵文卓面前转身变小弟的“街道办事hood”。

大概节目组也是意识到把港台艺人都搬上来的出圈效果有多猛烈。

这季集结的哥哥不仅有杜德伟、温兆伦、张震岳、苏有朋、任贤齐、林峰、吴卓羲,也有内地人气较高的郑钧、阿信、马頔、仁科。

亲友团连王菲、张学友,甚至是梁朝伟搬出来了。

比起隔壁浪姐的拼死拼活,哥哥们越佛越躺平越被迫营业,观众就越喜欢看。

“性别换一下,这不得被骂死?”

“男明星光明正大摆烂,毕竟再烂都有资源”

“男明星真好,摆烂都可以把钱挣,本质上还是对男明星更包容”

“女生都是拼命三娘,而男生只用挥挥手躺着摆烂”

去年问陈小春为什么参加,他说娱乐事业是太太安排的。

这一次,节目组还给郑钧充当了一回“居委会”。

众所周知,这节目开篇回忆杀必定逃脱不了,毕竟是一大流量密码。

但与此同时,把过去一群童年回忆的大顶流聚在一起,除了回忆杀,后续这节目还有什么值得观众继续看?国综又有什么出路?

“躺平的男明星,反倒被捧了?”

想起《披荆斩棘1》,李承铉一首暗黑风的《天上飞》被全网刷屏。

当时就吸引了不少观众前去围观披荆斩棘的哥哥到底有什么魅力,不可置疑,第一季确实给大家带来了惊喜和余温。

用郑钧的话来说,演员的世界、唱跳的世界对独立音乐人来说就是相对的陌生。

所以以郑钧为首的“表面功夫乐队”也就成立起来了。

初舞台之前节目组设置火力值规则让大家赢福袋。

节目组本意就是想让大家争,结果马頔给了一个共赢的预期最终结论,让大家都拿到第一,也就没有名次之分。

“表面功夫乐队”就是名副其实的反“卷”大师队。

无论发生什么事,他们的态度都是“爱谁谁”,例如郑钧的精致中略带敷衍。

初舞台上,郑钧唱《私奔》,阿信《死了都要爱》,马頔《南山南》,郝云《活着》,每一首都是他们的经典之作。

于是有了一分半的歌,排练3分钟,休息5分钟然后回宿舍的名场面。

也正是因为这股反卷的捣蛋劲,反而引起了观众的喜爱。

对比隔壁浪姐,是不断被评判的严苛赛制,而这届的哥哥仿佛只需要呆在自己的舒适圈,用情怀玩玩就过去了。

有人说自己就爱看这种被迫营业的佛系和摆烂:

“终于不内卷了,太逗了”

“好躺平,好表面功夫,好喜欢”

“看综艺就是本来就是图个轻松”

Fine,勉强一点。

有实力的可以解释为比较放松,职业歌手多年演出经验,演出问题不大,躺平凭实力。

但以老带新,连新人都想着上节目当“跑腿小弟”,那第二季披荆斩棘,节目组岂不是妥妥的自打嘴脸,还披什么斩什么。

“业务方面的话,肯定指不上我了,因为都是前辈”

回忆杀的流量密码,还能玩多久?

看节目组的集结名单,就知道第二季的披荆斩棘是赤裸裸地走回忆杀路线。

甚至还把第一季的初代哥哥给邀请了回来(虽然不太理解)。

在初舞台上,马頔一首《南山南》让人梦回年的民谣热潮。

阿信唱着原key的《死了都要爱》,让不少人头皮发麻,直喊前方高能、开口脆爷青回、KTV永远的经典必点歌曲。

当然“我的青春”“爷青回”这类词也是初舞台上出现频率最高的弹幕。

因为后面还有张震岳的《思念是一种病》、潘玮柏《反转地球》等等。

甚至是连刷了几天屏的乖乖虎苏有朋,带来的小虎队回忆杀《爱》《红蜻蜓》。

另一边是林峰和吴卓羲的《大唐双龙传》兄弟情。

随后林峰在初舞台唱了《越难越爱》,一瞬间把记忆拉回爆seed时代。

不过他们在香港90年代的大顶流面前,都算是年轻的了。

57岁的温兆伦,入行40年,来之前还买了记事本,专门用来记其他人的名字。

在初舞台上唱了《义不容情》的主题曲《一生何求》,原唱陈百强,还把杜德伟唱哭了。

结果在披荆斩棘一公中一轮游。

杜德伟,出道37年,妥妥的KingofRB,他做的音乐也被称为是属于华人的灵魂乐,《第八号当铺》更是大家的青春回忆,最后还是处于一种让观众意难平的状态。

特别是在刚结束的一公表演中,评论极其褒贬不一。

在这个节目中,抛弃哥哥们的回忆杀,就会看到很多问题,例如舞美比哥哥们的唱跳、创意还亮眼等等。

让人不禁怀疑,这到底是披荆斩棘的哥哥,还是披荆斩棘的舞美,也难怪有人说:

“曾令我洒下热爱的披哥IP第二季竟然从初舞台就开始垮掉。”

男明星披荆斩棘,

女明星乘风破浪变“招娣”?

在一公的重新组队时,大家就说这一季有明显的抱团现象,还有以老带新。

初代哥哥一开始就打算在一起,其他人则是说“我们说好在一起”,各有各的小团体,剩下的都是状况之外吃亏的老艺人。

节目组甚至还把哥哥们过去“丑到观众”的名场面放出来。

入行十年的金瀚,来到披荆斩棘之后说男人需要去培养自己形体,男人也是需要质感的。

But?出演之前难道没意识到的吗?

参考一下追求精致的完美主义的吴建豪:

这32位男明星,大部分在各自领域都已经有了自己的成就,实力也不低。

但无奈凑在一起却偏偏没有产生1+12的化学效果。

一公上的唱、跳、舞台创意都没有哪一个特别击中人心,观众注意力基本都在舞美上,甚至节目组都有点本末倒置。

就拿一公的舞台装置来说,节目组都准备了一个月,所以郑钧组最后的改编并不好改。

观众为隔壁浪姐打抱不平的舆论,从舞台设计到选歌,在披哥一公之后可以说是来到了顶峰。

当年浪姐的初心立意是为了让30+的女性在面对不公平的结构性困境时依旧能靠自己再次启航追梦。

哥哥们虽说是来披荆斩棘,但每个人都还是在舒适区:

“从头到尾不愿意跳舞没有表演的我不太不懂算什么披荆斩棘,不是一直在舒适区嘛”

其中有部分人认为是浪姐被区别对待,不公平,姐姐们是乘风破浪的招娣:

“男宝们跟披荆斩棘有一毛钱关系吗?”

“对比之下,姐姐是真的来乘风破浪的”

“哥哥们很精彩,但越好看的舞美、越好听的歌越让人遗憾第三季的姐姐们,惨不忍睹的妆造、简陋的舞台、难听的歌,乘风破浪的招娣们。”

无论是披荆斩棘还是乘风破浪,回忆杀终究只是短暂的精神奶头乐、爆米花,看多总会腻,总会被消解完。

特别是对于国内N综代来说,观众的口味标准要求必然是越来越高,如何保持第一季的出圈热度的同时又不会把东西玩旧玩闷显得尤为重要。

披荆斩棘的初衷,在第二季几乎看不见,节目组也没有给出什么答案,部分观众就会开始看cut或者拉进度条,对于这个赛制已经完全不关心。

年轻一点的艺人只是想来曝光一下知名度,当个跑腿小弟。

有实力的依旧在做着自己擅长且安全的事,有种卷过之后的从容,就像郑钧提到的,自己的地位也不需要靠此节目来稳固,因为:

“江湖地位不是靠一场演出就可以奠定的,音乐地位完全是靠作品。”

披荆斩棘2的舞美过于绚丽,但哥哥们的舞台实力又如此参差不齐,在各自的舒适圈里披荆斩棘就更显得有点像一出讽刺喜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