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说过,《周易》的卦爻辞,如同作者指向月亮的那根手指。

看到了月亮,才算是读懂了《周易》。

否则,只会迷失在那根手指上迷宫一样的指纹中,如盲人摸象,各执一词,都以为摸到了《周易》的真相。

事实上,古往今来,宣称读懂了《周易》的人不计其数。

然而,多少人自以为读懂的,实际上只是那根指向月亮的手指,却对天上那一轮皎洁的明月视若无睹。

一、《周易》本旨

《周易》的本旨究竟是什么?

最能够领会作者本旨的易注,莫过于《大象》。

因为我们说过,《大象》和《周易》的作者,都是思孟学派中人。

他们有着共同的理念。

以《渐》卦为例,《大象》精确地领会到了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

“《渐》,君子以居贤德,善风俗。”《大象.渐》

《大象》认为,《周易》第五十三卦《渐》的主题,是君子所“居”。

是的,《渐》卦的主旨,既不是爻辞中的主语“鸿”,也不是爻辞中的夫和妇,木和陵,而是“渐”。

那些看起来东拼西凑的卦爻辞,只是作者从不同角度指向天空明月的手指,是帮助我们理解“渐”的本旨的。

“渐”与“居”有什么关系?

只需要看看思孟学派的经典《劝学》篇就知道了: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劝学》

我们说过,《劝学》的真正作者并不是我们熟知的荀子,而是思孟学派的代表人物子思。(拟另撰文详述)。

《劝学》的原创不是荀子《劝学》的真正作者是子思子思才是《劝学》的原创《劝学》与荀子《劝学》不是荀子的原创这个《劝学》诗是颜真卿的

子思,同样也是《周易》卦爻辞的真正作者。(前文已有部分论证,后续仍会有大量证据)

《劝学》一篇中所提到的“渐”字,与《周易》中的“渐”字有着同样的寓意——“浸染”。

二、君子之居

按照《劝学》的说法,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就是要选择良好的居住环境,接受优良环境的熏陶,避免坏环境的“渐”染。

这也是为什么《大象》的作者说,《渐》卦的君子要学会“居贤德”,与有贤德之人为邻。

思孟学派对于环境的选择极度重视,“孟母三迁”的著名故事也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渐》卦中的“鸿”,所“渐”的地方由低到高,喻示的是不同的环境对君子产生的不同影响。

爻辞中的吉凶,同样也由此而来。

人性中的善恶,同样也由此而来。

巧的是,我们在前文说过,《周易》中的吉凶,从来无关祸福,只与人性的善恶有关。(《说文》曰:“吉,善也”;“凶,恶也”。)

三、鸿渐之羽

《渐》卦的最后一句,“其羽可用为仪”,实际上是化用了一句《诗经》。

思孟学派的大儒们,对于《诗经》的熟悉和运用已达登峰造极。在《周易》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多处对《诗经》的直接引用和巧妙化用。

仅以《渐》卦为例,爻辞中的“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实际上便是来自于《诗经》的“鸿飞遵陆,公归不复,於女信宿”。

不论是句式还是用韵,两者都高度相似。

还有“鸿渐于干”一句,实际上化用的是《诗经》中的“秩秩斯干,幽幽南山”,该诗的主旨,同样也是环境对于人产生的影响。

同样,“鸿渐于阿(陆),其羽可用为仪”一句,实际上化用的是《诗经》中的《菁菁者莪》一诗。

诗曰:

菁菁者莪,在彼中阿。既见君子,乐且有仪。菁菁者莪,在彼中沚。既见君子,我心则喜。菁菁者莪,在彼中陵。既见君子,锡我百朋。泛泛杨舟,载沉载浮。既见君子,我心则休。

《毛诗序》曾说:“《菁菁者莪》,乐育材也。君子能长育人才,则天下喜乐之矣。”认为这是一首歌颂君子长育人才的诗。诗中的君子德行高尚,使人一见油然而生仰慕之心,正是《渐》卦君子“居贤德”的最佳选择。

可此可见,《渐》卦的最后一句不仅与《菁菁者莪》第一句韵脚全同,连主旨也是完全一致的。

本文为《象》说《周易》系列不知道第N集,欲知前事后事如何,且听上回下回分解。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5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