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秦岭是指横亘于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的巨大山脉,西起甘肃省临潭县白石山,东经天水麦积山,穿越陕西,直至河南。而狭义的秦岭就是指位于陕西省境内的秦岭中段山脉,是秦岭的主体,也是秦岭的精华。
而位于古长安附近的秦岭又被称为终南山,终南山距离西安市中心仅40余公里。夏日雨后,天空碧空如洗,居于市中心,近看,是“长安大道连狭斜”的都市繁华;远眺,是“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的淡然出世。可谓一面是红尘,一面是净土。
“终南山北抵黄河,南依长江,西遥昆仑,东指大海,有王者之气“,所以自古以来,终南山都是士大夫和文人骚客进退朝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退守之地。
在中国历史上,有不少文人曾隐居终南山,有的志向明确只为修道;但也有无可奈何退隐的,在出世、入世之间徘徊的士大夫。前者是真正看破红尘,走向山林,走入天地,成为高山。而后者是做官不得志,做文人又不甘心,只能以退为进,希望最终实现从山林走向庙堂的”终南捷径“。
在唐朝,有一条世人公认的“仕途捷径”,就是去山中隐居,尤其是在终南山隐居。假隐士卢藏用就以身示范创下了”终南捷径“,而被真隐士司马承祯讽刺:“不错,依我看来,那里(终南山)何止是有趣,简直就是做官的‘捷径’啊!”
而我们的大文豪诗仙李白其实也曾在终南山隐居过,李白在终南山隐居的地方名叫“松龛”,《春归终南山松龛旧隐》,”我来南山阳,事事不异昔·······“。
天下修道,终南为冠。周至古楼观曾是老子写下五千言《道德经》的讲经所在地,也是中国道教发展史的活化石,道教产生后,尊老子为道祖,奉《道德经》为根本经典。所以楼观也被称为天下第一福地。终南楼观,终南仙都。
但终南山不仅是道教胜地,还是佛教策源地,如净业寺就是佛教律宗的发祥地。在终南山,任何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必有一座甚至数座气象庄严的千年古刹,有的历经千年依旧香火旺盛,如南五台、嘉午台、净业寺····;但有的却消散在历史的烟云中,只留下残垣断壁,如中午台······。但都在无声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也见证了世外高人们在青灯古佛前的清修生活。
中午台终南历史上也高僧辈出,缁素云集,出现过智正、静渊、普安、静蔼、灵裕、虚云等多位高僧大德。
“站在终南山上,望长安红尘滚滚,繁华如梦。看秦岭层峦叠嶂,古刹钟声。背后是山,眼前是佛,本如如本,修道养佛。”(净业寺住持本如法师)
“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一直就有人愿意在山里度过他们的一生:吃得很少,穿得很破,睡的是茅屋,在高山上垦荒,说话不多,留下来的文字更少——也许只有几首诗、一两个仙方什么的。他们与时代脱节,却并不与季节脱节;他们弃平原之尘埃而取高山之烟霞;他们历史悠久,而又默默无闻——他们孕育了精神生活之根,是这个世界上最古老的社会中最受尊敬的人。”(比尔·波特《空谷幽兰》节选)
这群人就是隐士。虽生活在云端,如卢照邻对王维说:“羡君栖隐处,遥望在云端。”。但山中的生活绝不仅仅是诗中的: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那只是隐士生活的A面,但不为人知的的B面却是在现代化高度发展的今天,他们还过着最原始的生活,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孤独,还有贫寒。
在今天,你随意走进终南山脉的任何一座山,你还可能偶遇穿青布素衣的修行者,他们或居于寺庙,或搭建茅棚,甚至还有在山洞中闭关修炼者。他们的生活我们无法想象,他们的境界我们无法抵达,唯有敬之仰之尊之!
但现如今在终南山的隐士应该有一半只能称为”隐居者“,他们是为了逃脱世俗的困扰、城市的污浊、现实的束缚而来到仙气飘飘的终南山,渴求那颗无处安放的心能在这崇山峻岭之间找到一处栖息之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由空到有,由有再到无,应该是每个修行之人要走的心路吧!
但在这隐居的人里面也是鱼龙混杂,不乏沽名钓誉之辈,挂羊头卖狗肉。在终南山也有一少部分打着终南隐居的噱头,抖音吸流甚至直播带货,这应该也算是‘终南捷径’的现代版吧,是对终南山的玷污,也是对隐士文化的侮辱。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悠然入云的终南山,不仅是神仙所在地,在现如今,还是西安市民的后花园。走进终南,走进天地,见山见水见自己,见天见地见众生。
我想每个人心中应该都住着一座终南山,只不过不同的向往,不同的追求。但美好,应该是我们所有人共同的追求!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9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