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是一位挺有意思的诗人,笃信佛教,喜欢隐居,又舍不得放弃官职,干脆就过着半隐半职的生活。
他曾在几个地方隐居过,每次隐居都写下不少诗作。这些诗多清淡自然的风格,但也有一些是风格雄浑壮丽的。
在此,我们品读一首王维的雄壮之作,诗名为《终南山》,诗曰:
终南山
唐·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公元年,王维在终南山隐居。兴致来时,他常在山间漫游。这首《终南山》便是写于这个时期。
终南山位于西安市的南边,是历史名山之一。同时,它也是我国重要的地标之一,“寿比南山”、“终南捷径”等典故都是诞生于此地。
王维的这首《终南山》描写了他游历终南山的所见所感,从多角度对终南山进行描绘。诗笔刚健地勾画了终南山的全景,意境雄浑,就如一幅江山盛景图,是王维山水诗中的名篇妙作,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诗的开头两句是从山北遥望下笔,写了终南山的高和远,写出了终南山的高大气势。
终南山又名为太乙山,山高入云,与天宫相连接;群山连绵不绝,望不到边际,一直连绵到大海。
这样的开篇下笔不凡,“天”、“山”、“海”都是大手笔,不仅写出了眼前所看到的景象,也把山的高远随着思绪而延伸。
从远处写山景,写出了终南山的总轮廓:高耸入云、连绵不绝。尽管夸张手法有点不符事实,但从遥望的角度来看,终南山给人的印象确实如此。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这两句诗则是由远及近,使用了工整的对仗,描写了诗人登山的感受。
山间白云缭绕,雾气霭霭,苍茫一片,周围的景物都看不大清楚。
人走在山中,就如入了仙境一般。往前走,云雾向两边分开。穿过了云雾,回头看刚走过的路,那分开的云雾又合拢起来了。
此时,前方笼罩着蒙蒙的青霭,走进去,不但摸不着,也看不见,那青霭消散得无影无踪。
再回过头一看,依然是青霭朦胧,真的是若有若无。
如此奇妙的境界,诗人仅用了10个字便写得如此真切、灵动,让人仿佛置身于仙气的灵山之中。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诗人更是挥洒了大笔,由高而下描写了登上山巅的所见所感,写得大气磅礴。
登上中峰太乙峰,从高处望下去,莽莽终南山尽收眼底。
这里的“分野”意思是古人按天上星辰的位置,把地面划分成若干个区域。
一句“分野中锋变”写出了终南山的辽阔。中峰两侧的“分野”都变了,把山南、山北分开,两边的气候各不相同,阴晴很不一样,真的是气象万千。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想要在这山中找个地方投宿,隔着水寻问那打柴的樵夫方不方便。
末两句写得让人感到莫名其妙,好像与诗无关,但却是点睛之笔,写出了山的幽深荒远,其语意耐人寻味。
诗人身处太乙山巅,近天都,想要找人家投宿,天宫之上有人住吗?若有,也不是一般的人家,也许是世外高人。可见,这山高远、人寡,非同寻常,实在是幽深无比啊!
在山中游赏,登上山顶,天色应已晚了,或许诗人游山没游够,想留宿一晚,明日再游,才如此结尾。
整首诗从遥望、由远及近、由高而下,多个视角进行勾勒终南山,诗笔刚劲有力,意境清新。诗中用“近天都”写山高,用“接海隅”写远,用“分野”来写山的辽阔,写尽了终南山的雄伟、辽阔与幽深,也写出了终南山的灵气与神韵。
由此可见,诗人王维的笔力不凡,把终南山写得如仙境一般,仿佛让人置身于其中,感受到名山盛景的仙气、雄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5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