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梁元帝的《春别应令诗》

这首诗是南北朝南朝梁元帝的《春别应令诗》,出身中原,被迫举国南朝的皇帝。人在建康却依然吟诵长安的上林苑和昆明池。这个大汉符号存放心中挥之不去。

这个才子皇帝的爱妃徐昭佩就是那个“半老徐娘”。可惜他的最终结局是亡国,和宋徽宗、南唐后主差不多一个轨迹,但这诗写得不错。那么上林苑和昆明池,又有哪些故事可以让我们絮絮叨叨?

上林苑前传

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

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

麀鹿濯濯,白鸟翯翯。王在灵沼,于牣鱼跃。

虡业维枞,贲鼓维镛。于论鼓钟,于乐辟雍。

于论鼓钟,于乐辟雍。鼍鼓逢逢,矇瞍奏公。

《诗经.大雅.灵台》

诗里的“灵囿”是周文王的苑囿,周文王的灵囿离丰京不远,方圆七十里,这就是上林苑最早的雏形。孟子曾经曰过:“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稚兔者往焉,与民同其利也。”周公制作了周礼,几乎给所有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都做了详细的等级制度,什么级别的官儿应该有多大的园子也给了定量的规定。西汉大儒毛苌的《毛诗》解释说“囿,所以域养禽兽也,天子百里,诸侯四十里。灵者,言文王之有灵德也。灵囿,言道行苑囿也”。天子的大花园可以建一百里之广,而诸侯只能建四十里的园子。

上林苑的诞生

在周文王的“灵囿”故地,年后,秦始皇开建上林苑,但规模早已不是以百里为限。朝宫(前殿名曰阿房)、秦诸庙、宜春宫(后来的隋唐曲江)等都建在上林苑内,原先秦国的兴乐、甘泉、萯阳等渭水之南诸宫等也都在上林苑内。

刘邦建汉,连汉长安城本身也在秦上林苑之内。由于建了汉长安城,所以此后将汉长安城排除在上林苑之内。刚做天下的刘邦对秦帝国大厦的轰然倒塌,还心有余悸,因此不敢像秦始皇那样得瑟,他于汉王二年(前年)冬十一月,将上林苑内故秦苑囿园池等地,还作民田。

而到了汉武帝时期,大汉国力异常强盛。而且汉武和秦皇有个共同爱好,就是喜欢巡游。近在咫尺的上林苑故地,更是他微服出游之地。汉武帝太喜欢打猎了,但是,这样就会经常践踏农地,毁坏庄稼。汉武帝这暴脾气,干脆政府掏拆迁费,拆迁了这些地方,改回原来的上林苑。

这个想法当然受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包括那个颇有学问的东方朔。但是汉武帝哪里听得进去,这个主我做了,开干!

拆迁是要给拆迁费的,即使皇帝也不敢明抢。于是汉武帝采取了有偿征用民间土地的方式,先是集中建设今西安三桥镇以南、终南山以北、周至以东、曲江池以西的范围。接着向东扩建到浐灞以东,向北也扩建到渭河北岸,最终“东起蓝田、宜春、鼎湖、御宿、昆吾,沿终南山而西,至长杨、五柞,北绕黄山,濒渭水而东折,其地广达三百余里。”这个面积达公里的超级皇家苑囿诞生了。这个超级皇家苑囿几乎囊括了现在的关中地区。尤其是秦岭终南山北麓风景优美的地区。

明《汉武帝上林出猎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上林苑有多大?

对于上林苑的大小,班固的《西都赋》的说法是:“缭以周墙,四百余里”;“缭”就是顺着山势集地形,不是完全正南正北建的围墙。从这个说法上看,上林苑是有围墙的。

张衡的《西京赋》的说法是:“上林禁苑,跨谷弥阜。东至鼎湖,邪界细柳。掩长杨而联五柞,绕黄山而款牛首。缭垣绵联,四百余里”;

《羽猎赋》的说法是:“武帝广开上林,东南至宜春、鼎湖、御宿、昆吾;旁南山,西至长杨、五柞。北绕黄山,滨渭而东。周袤数百里”;

西晋潘岳的《关中记》中说:“门十二,中有苑三十六,宫十二,观二十五。“这个庞大的苑有十二个苑门,看来如此庞大的上林苑和城池一样,是个封闭空间。

从这些古籍记载和考古文物的支撑大致可知汉上林苑的范围。汉长安城的东南西三个方向的广大区域都是上林苑的地界,地跨如今的西安城区、长安区、鄠邑区、周至县、蓝田县以及咸阳境。上林苑的具体界限东起蓝田焦岱镇,西到周至东南的五柞宫遗址,南起五柞宫,北到兴平境内的黄山宫。

周长里的大园子,我们估算一下,东西长约公里,南北长大约25公里,总面积约为平方公里。结论是上林苑是一个有城墙及十二个城门,面积平方公里的巨大皇家苑囿。

平方公里是什么概念,我们对比一下几个著名的皇家苑囿:

·秦汉.上林苑:平方公里

·汉.长安城:42平方公里

·唐.禁苑(隋.大兴苑):大约在平方公里到平方公里,我们取平均值平方公里。

·唐.长安城:86平方公里

·汉建章宫:6平方公里

·清北京城:60平方公里

·清.承德避暑山庄:宫殿区0.1平方公里,平原苑景0.6平方公里,山区苑景4.4平方公里,湖区0.5平方公里,共5.6平方公里

·清.北京颐和园:2.9平方公里

·清.北京圆明园:2.5平方公里

所以,上林苑相当于14个唐禁苑,28个唐长安城,41个明清北京城,59个汉长安城,个汉建章宫,个承德避暑山庄,个颐和园,个圆明园。

只看看面积就知道了上林苑的牛掰了,可以用这八个字形容上林苑:“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上林苑里的水系

河流

还是先从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开始说吧,上林苑南北两山夹着渭河冲击平原,地处亚热带到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在秦汉地球温暖小周期和隋唐温暖小周期时,温暖湿润,河流密布,湖池成片。

“终始灞浐、出入泾渭。沣镐涝潏,纡馀委蛇,经营乎其内。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东西南北,驰骛往来。”这里面提到了在上林苑内的渭、泾、沣、涝、潏、滈、浐、灞八条河流,而上林苑就是日后的隋唐大长安,这也就是日后所说的“八水绕长安”。

上林苑内的渭、泾、沣、涝、潏、滈、浐、灞八条河流称为日后八水长安的八水

丹水

另外上林苑之南跨过秦岭有丹水,而丹水就是今天陕南的丹江,起于陕西商洛商州凤凰山。而这丹江的水,汇聚在丹江口,现在是中国南水北调的主要水源,打开北京的自来水龙头,里面流着商州丹江的水。商州还出了个作家叫贾平凹。

紫渊

“紫渊径其北”,上林苑的北边是紫渊,位于西汉时的西河郡,就是今天地在今黄河晋陕峡谷两岸,在西安以北。由于“渊”字犯了唐高祖李渊的名讳,后来被改为紫泉。这个紫渊如今已经消失。请看古人的解释:张守节正义:《山海经》云:‘紫渊水出根耆之山,西流注河。’文颖云:‘西河穀罗县有紫泽,在县北,於长安为北。’

这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证据,在秦汉温暖期的一些大河大湖,进入气候寒冷周期后,有的变小了,有的干脆就消失了。

紫苑由于比较靠北,这次地球的气候变化对这里影响较大。

浐、灞

浐、灞河两岸如今还是西安东郊的水景区,在《通化门外》一节有详细介绍。

浐灞交互处的公园

泾、渭:泾渭分明。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泾、渭两河总被放在一起说,因为有个成语叫“泾渭分明“,泾河的水清,而渭河的水浑,两河交汇处分明可辨。渭河是黄河的第一大支流,整个关中平原又叫渭河平原,是八水里最大的一条河流,严格意思上说,渭河才是中华民族更早的母亲河之一。

泾渭分明处不远的地方有距今约年前的杨官寨遗址,遗址面积约80余万平方米,比北京故宫还大。由于规模巨大,有人认为可能是轩辕黄帝时期的都邑之一。

渭水又叫禹水,大禹治水时,“出西羌,导渭水”,在这条河疏水导渭排洪,老百姓忘不了大禹,所以起名禹水。而“禹”和“渭”的古音发音相同,后来成了渭水,现在的关中方言还是叫“禹河”。例如唐代名将尉迟恭,“尉”可以念“渭”,也可以念“玉”。而在姓名时,念“玉”。

周人也是从泾水、渭水流域开始农耕,所以这里是中国农耕文明的最早发源地之一。

秦人沿着渭水由西不断向东发展,最终狂扫六合,统一天下,将自己的都城也建在渭水两岸。汉刘邦通过“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占领了渭水流域才开创了汉王朝和中华民族的辉煌。隋文帝杨坚、唐高祖李渊都是作为“关陇贵族”的代表,基于渭河流域的关中地区,一举平定天下,这条河的两岸是千年中华文明形成的正朔基地。

渭河及以北的山峦

而泾河和其他出自秦岭的长安诸河流不同,泾河是从北边过来的河流,最后汇入渭河。

秦咸阳宫的起步区就是在渭河和泾河之间的冲击平原。渭河也是秦咸阳的一条城中河,由西往东横亘在秦咸阳的中部。

提起泾河,第一反应是泾河龙王。在《西游记》里,泾河龙王与江湖术士袁守诚两人豪赌,结果导致泾河龙王没有按照玉帝谕旨下雨,犯了天条,要被玉帝斩掉他的龙头。

而玉帝派的监斩官就是魏征。龙王要走唐太宗的“后门”,请唐太宗帮忙。李世民满口答应,因为魏征是他的手下,他能办到。到了斩龙王的时候,唐太宗故意拉着魏征下棋,不让他走,这不就斩不了龙王了吗?可是下棋时,魏征打了个盹,元神出窍,分分钟就把泾河龙王给斩了。

这龙王气性大了,他的冤魂每晚到李世民的太极宫去索命,吓得太宗夜夜失眠。于是秦琼和尉迟敬德两个肌肉猛男给太宗站岗,从此龙王的冤魂不敢来了。至此,秦琼、敬德两个门神横空出世。

又多年过去了,被斩首龙王的龙太子即位。玉帝将洞庭湖龙王家的小龙女嫁给了泾河小龙王。谁曾想小龙王是个渣男,不但喜新厌旧,而且一点怜香惜玉的心都没有。他把小龙女发配到泾河河滩上放羊。结果小龙女遇到了进京赶考的书生,名叫柳毅。小龙女让柳毅给娘家带了封信,述说自己的悲惨遭遇。

娘家收到信后,洞庭龙王气炸了,立即通知小龙女的三叔钱塘龙王发兵教训泾河小龙王。钱塘龙王带了虾兵蟹将赶到泾河,救回了小龙女。小龙女感谢柳毅传书,让自己脱离了苦海,化作凡人嫁给了柳毅。

泾渭湿地

除了上述的泾、渭、浐、灞四条河,另外还有四条河。

“酆镐潦潏,纡馀委蛇“,其中的酆(念丰)、镐(念浩)、潦(念劳)、潏(念绝)就是八水中的另外四条河。现在的名字分别叫沣河、滈(念浩)河、涝河和潏河。

沣、滈

沣河在大禹治水时就已经亮相,沣河也得到了大禹的治理。描述大禹治水的《尚书·禹贡》里面有一句:“漆沮既从,沣水攸同”,”漆沮”是指洛水,意思是洛水向北汇入黄河,沣水也一样会向北汇入渭河。

沣河和西周的丰、镐二京仅仅联系在了一起,沣河西岸的是周文王的丰京,而隔河相对的是周武王“新开发”的镐京。

这两座伟大的都城,由于沣河的河流改道而消失了一部分,汉武帝修昆明池时,又淹没了一部分。但是沣河两岸风景秀丽,西周风韵犹存。

沣河湿地

沣河同时也是汉武帝的昆明池的主要水源,秦咸阳以及汉长安也都在沣河和渭河的交汇之处。

滈河,发源于西安长安区的石砭峪。长安的八水中发源于秦岭的河流只有滈河和潏河是东西流向的。其他均为南北流向,秦岭在长安城之南,这些河流由南向北流经长安城最后注入渭河。而泾河是从北而来,由北向南注入渭河。

滈河的源头石砭峪

而汉唐时期的潏、滈两河河如今不同,最终也是南北流经长安城的。千年之后,河流也改变了模样。

滈河从秦岭出山,流经今天的王曲时,由于前面的神禾原阻挡,从而在这里饶了个大弯,向西流去。而这个河流绕弯之处竟成了个风景绝佳之处。

石砭峪是今天西安的重要水源地之一

在这个绕弯之处,第一个建宫殿的是汉武帝,就是所谓的“御宿川”,前文中的御宿苑也讲到过。王曲也来源于汉武帝在这里开凿的“王渠”二字。

年后的唐太宗时期,由于其母窦氏曾在这里进香之时,遭到贼人抢劫。可是吉人自有天相,山上竟然有石块落下,砸死了一个贼人。说时迟那时快,大队人马赶到,解了窦氏之困。

后来大唐建国,李世民为已经去世的母亲在这里立庙,并建行宫。从此长宁宫名扬天下。

又过了年,这里建了一个军事学校,名叫黄埔军校七分校。分校主任叫胡宗南,他为蒋公介石在这里建了行宫,蒋和夫人宋氏美龄曾三次来此小住。

胡宗南为校长蒋介石建的行宫-长宁宫

涝、潏

涝河,就是司马相如说得“潦水”,主要在西安鄠邑区境内,发源于涝峪,所以被称为涝河。而涝河概念中最闪亮的一个是涝河水聚成的渼陂(念美碑)湖。不知有多少诗人都在赞美这个湖池。上林苑湖池一节再聊。

涝河-渼陂湖

潏(念绝,也有人念玉)河,发源于秦岭北坡的大峪。前文说过改河为东西走向的河流,而与汉唐时河流流经的地区已经不同,但潏河是著名的子午道边上的河流。

潏河

以上内容节选自笔者(MaxiM的历史和世界)的系列丛书《长安坊》,如需转载站外,请著名作者以及出处。谢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1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