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逸镇江
何谓“隐士”?就是隐居而不仕的人。这里的“仕”作当官讲,学而优则仕。所以隐士,应该是有知识、有能力、声望很高,而不愿当官的人。隐士有大小之分,所以就有了“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朝”或“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的说法。
隐士,并不是说一辈子不当官,不要名声。《荀子·正说》说:天“下无隐士。”他说的是没有人一生为“隐”的。有的人当了一阵官,后来归隐,也有人先藏而不发,后来又当官出仕了,可见隐只是他们人生中的一个阶段。
镇江人杰地灵、物阜民丰,历史上出过无数忠臣义士、名宦清官,也出过许多大大小小的隐士。
隐士是爱山一族。而不同的隐士,偏爱不同的山。他们或定居于南山等处,开馆讲学,醉心学术;或栖息于茅山等地,心在山林,眼观魏阙;或在焦山等青山绿岭间,任世事流转,不问光阴。山,潜入隐士的灵魂,塑造着他们的志向与人生。
一、南山
南山风景名胜区在南北朝至明代为鼎盛时期。六朝后,历代文士名流曾在此居住、游览,留下了珍贵的古迹和名篇,其中有梁代昭明太子博邀《文心雕龙》著作刘勰(xié,同音字“协”)等天下贤才,在招隐增华阁编纂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学选集《昭明文选》。北宋大书画家米芾(fú,同音字“扶”)、米友仁父子居此四十年,创"米氏云山"。
东晋南朝刘宋两代间的著名雕塑家、音乐家戴颙(yónɡ)隐居在招隐山中,谱就了"广陵"、"游弦"、"止息"三首古曲。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在鹤林寺留下"苏公竹院",哲学家、文学家周敦颐的"茂叔莲池"等。
正因为南山中的人文景观众多,其寺庙建筑处寂静山中,久负盛名,所以人们都称南山为“中国古代隐士的圣殿”。
昭明太子读书台和增华阁
昭明太子萧统,字德施,南朝兰陵(今常州)人,梁武帝长子,他性爱山水,聪慧好学。被立为太子后,在招隐寺读书,于读书间招集文学名流在增华阁编辑《文选》三十卷,即著名的《昭明文选》,是我国第一部韵文、散文合集,对后代文学有重大影响。太子未及即位而卒,年仅三十一岁,谥昭明。 增华阁、读书台面临群山环抱林木幽深之境,气魄宏大,别有洞天,使人有"四周有山疑无路"之感。
听鹂山房
过去这里古树参天,浓荫蔽日,风凉清幽。招隐山上花鸟众多,以黄鹂为最,终日鸟声不绝,黄鹂叫声更为婉转动听。戴颙隐居此山中时,最喜爱听黄鹂的鸣叫,常携带酒和柑,独坐绿荫中,聆听黄鹂歌啭怡然自得,终日不厌,人问何故,他说此俗耳针砭,诗肠歌吹。"这就是著名的"戴颙斗酒双柑听鹂声"典故的来历。这在《千家诗》和《幼学注解》等书中都有记载,传为千古美谈。
二、茅山
陶弘景是南朝齐梁时的道教思想家、医药学家、自然科学家、书法家。
他隐居茅山立馆修道45年,梁武帝在位时,常往咨询朝政要务,平时书信往来频繁,使得朝廷政通人和,帝位安固稳定,人称“山中宰相”。
一般而言,自古隐逸之人,隐则不仕;或学而优则仕,仕而不隐。但在陶弘景这里,这个定律显然被打破了,他居然来了个若隐若仕,非隐非仕,实隐虚仕,给自己营造出一种无所羁绊、进退自如的超然境界。正因其坚守本心,安之若素,故才在医药、天文历算、地理、兵学、铸剑、经学、文学、道教仪典等各类学术上皆取得不俗的成就。他的著作,计有七八十种,惜多散佚,至今尚存的有《真诰》《太玄真一本际经·道性品》《真灵位业图》《肘后百一方》《本草集注》《陶隐居本草》《药总诀》等,对于药学的研究,成就最为卓著。
陶弘景的归隐,无碍他施展经世之略,世出世间,在他那里竟显得如此从容。他视名利为山间的浮云,但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借由几行字、几句话,便在庙堂间如雷响亮;即便如此,他坐卧林泉、拒不出山的姿态不变。以至于在他仙去将近年的今天,带着探究心的人们或扪石而登茅山,或玄对青崖,追觅他若隐若现、幽奇变幻的踪影。
三、焦山
焦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区,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江的东北面,是万里长江中可供游人观光探幽的岛屿,犹如中流砥柱,满山苍翠,宛若碧玉浮江。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焦山的“神仙”就是东汉隐士焦光。
唐代《润州图经》记载:焦山因“焦光所隐,故以为名”。焦光于汉末隐居焦山,在石洞中搭棚为屋,铺草为床,以砍柴为生,悬壶济世,为人治病,汉献帝三诏他为官,他都巧妙回避以拒绝。
三诏的过程大体是:皇帝第一次来诏书时,焦光煎汤熬药,以妻子患病为由加以推诿;第二次,借邀友出门远游而回避;第三次,焦光躺在床上,以自己年迈多病为由拒诏。
隐居在镇江樵山的焦光悬壶济世,凭借高超的医术救了很多人。后人为了纪念他,改当时山名樵山为焦山,并以诗赞美这位小隐大德之士:半岭有岩石,相传高士居。往返三凤诏,生死一蜗庐。
清代《四库全书》中收有多篇有关焦公的原始资料,如汉代蔡邕的《焦君赞》、晋代葛洪的《神仙传·焦先》、晋代皇甫谧的《逸士传·焦先》、魏晋鱼豢的《焦先传》等,还有近百种图书转抄的相关资料。这说明,焦光是我国古代,尤其是古代隐士中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
古刹梵音,古碑荟萃,古刻纷呈,古树葱茏,给焦山增添了无穷雅趣。现今社会也有许多人来此修心养性,放飞心情。
来源:镇江文旅
责任编辑:周静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2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