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726/9234526.html

光看书名,就被《北京孩子》吸引了。在北京生活16年,我知道“北京孩子”指的并非是儿童,而是生在八九十年代的北京人特有的称呼。

我爱人是83年出生的北京孩子,他爸爸出生在南城木樨园,小名叫“樨园”,他生在距木樨园一站地的洋桥,爷俩都是土生土长的南城人。

我的大儿子今年12岁,也生在洋桥,那天带他去亦庄学琴,我说这地儿宽绰,以后在你在这边买房结婚吧。他说:地大儿,显得空,还是喜欢丰台热闹的烟火气。

带他去望京吃饭,我说这地儿馆子多,样式全,在这住挺好。他说:这吃一回新鲜,老吃没劲,还是南城的串儿好吃,天天吃吃不腻。

我问那以后就铁了心在南城呆着了呗?他说:那是必须的,爷爷、爸爸、和我都在这长大的,有感情,有念想。

“北京孩子”这地域群体很难归纳总结其特点,但他们有老北京的爱较真儿认理儿,身上又独有着京味文化下现代青年包容和豁达。

终于有一本书能写这些北京孩子的故事,14个人散落在北京城不同的方向,都在诉说着自己的童年和长大的歌。

北京孩子念物,更念情

张承说他90年出生在交道口一代的大杂院里,那是他的“老家”,笑说九十年代贫民窟生活,身边全是老北京,清早起来倒尿盆儿,也被隔壁大爷问:“吃了吗?”

张三牧说“永安里是我心中的宇宙中心”。

冯裤子98年脑瘤手术,丧失了多半记忆,但他依旧记得后海那片儿平房里的胡同,宅子口左右俩石狮子,程光瓦亮的四级台阶,就是他童年的全部。

可就这些就够了,鹿牌暖瓶,留着,床头柜和五屉柜都是当年找木匠打的,留着。时光偷走的是记忆,但“念想”任凭谁也夺不走。

北京的孩子怀旧,起初我以为是北京变化太快,他们拼命地想抓住转瞬即逝的记忆。

后来,我渐渐明白,他们看似吊儿郎当,对一切满不在乎,念的是童年的情,哥们儿的义,没心没肺地臭贫,放荡不羁地吹牛皮。以皇城根儿为中心,东西南北城下的区域块的留恋,从前在胡同里的追打,如今疾驰在国贸立交桥下的孤独......

冯裤子说人生最快乐的日子是初中那三年,一起傻淘傻淘的是青春,但我知道他说的是现在成年后的不快乐。

胡同里卖煎饼的酱里掺水,外地人多过北京人,青春随着胡同文化难寻踪迹,他们念的不只是物件,更是情份。

北京孩子幸运吗?他们只是爱较真儿,认死理儿

冯裤子是幸运的,在初中时学习不错,全班第四,就不爱学英语,因为英语死记硬背,里面“没道理”,学着没劲。英语这水平高考愣是蒙上了57分,“ACDDC,DCDAB”蒙得必须合辙押韵。

“这个世界让我产生很多奇怪的想法,我会在人生的某一个阶段视之为真理,并十分坚定地深信不疑。”

霍岩是幸运的,他最早是一位专业厨师,在三元桥中旅大厦上班,后来才发现流水线并非人生追求,后来去一国营剧团,不服那自视清高的风气,失业了。

逛天涯看一鬼故事,想起当厨师时候,“闹鬼”故事多着呢,一写,火了。

张承是幸运的,他被一星探塞一名片,没几天就接了《余罪》男一号的戏。拍完就和好哥们住进了工棚里,一人睡床,一人睡椅子,两人忙活写剧本,晚上当网车司机。

爱奇艺看上一剧本,希望看看样片,两人利用一个周末,用借来的两千元拍了样片。余罪上线三天,播放量突破五亿万,他却用余生置金去玩他爱的音乐。

像《北京孩子》摄影师张文超所说:“一卷胶卷就36张,生死都是它,拍错了完全没有后悔的余地。”我们看到这本书中有故事的照片,看不到他在深秋下雨夹着冰渣儿,去圆明园练习拍摄四个小时,回家发烧一个礼拜的执拗。

外人刻板印象里的北京孩子,生在皇城根儿底下,从里到外带着优越感。还有说北京孩子高考分低,轻松就能上清华北大,这是彻头彻尾的胡诌。

远的不说,书里这几位没几个正经大学毕业的,兜兜转转兼职打工,也有托人进过国企,要说这是幸运,那他们全都“幸运”丢了,死气白咧的拽着那“贫穷的梦想”,带上那披头散发的倔强。

许多年过去了,他们用倔强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冲着心里一个地儿,较真儿认理儿。

北京孩子狭义,怕矫情

马頔毕业后做过五份工作,从推销员到电话推销,从售货员到国企职员,最后又折腾到广告公司,哥们一个电话想攒一个电影,他马上装病请假一个月。

开机第一场戏就在东华门醉酒骂街,那是真骂,北京孩子成长的惶恐与不安,用一种戏剧式出口,寻找安全感,他们害怕矫情,害怕痛哭流涕的卖惨。

张承受听同台姑娘唱《纸短情长》都觉得矫情,他暗笑:什么叫纸短情长?就是你上厕所发现没纸了,这时一个电话过去会给你送纸的朋友才是真朋友。

“卤煮少爷”高树,自称上学时是个“起步点很高的流氓”,也是梦想“全北京排行前五的成功人士”,08年和父亲开了黄寺卤煮,吃了不少苦。

高树的创业的故事简单几句一笔带过,讲在学校的“丰功伟绩”倒是读着有滋有味。他说“我吃过所谓创业的苦,但你看,对此我讲得还没有讲流氓打架的那段儿起劲儿。我不愿意去说,矫情。”

我爱人也是这样的,一回忆起小时候,满眼的北京胡同里追打的孩子景象,讲哥儿几个去西单呲姑娘,讲去前门吃老字号卤煮店,讲在红桥市场买游戏盘,讲大冬天骑着二八车从南三环骑到北三环只为陪失恋的哥们......

这些年受过的创业之苦,成长之痛,他很少提及,他说一大老爷们,不爱说那个,矫情。

写在最后

汪曾祺说:“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城里有大街,有胡同。”胡同大杂院里有《北京孩子》里14段成长故事,有迷茫、有彷徨,犯过的傻、茬过的架,有漂亮的姑娘,有拧过的梦......

他们是永恒经典《南山南》的马頔;《余罪》《八佰》里的演员张承;他们是《龙岭迷窟》京腔京韵的大金牙;他们是后海大鲨鱼的飒姐付菡;扭曲机器、北京话事人的老道;龙井说唱孙骁;黄寺卤煮的老板高树;“摩登大火锅”李晓梦;作家、编剧郭思遥和霍岩;摄影师张文超;纹身师赵宽;剃头匠孙越;还有一个道士,他叫三牧。

他们拥有共同的那个北京四九城,他们是北京孩子。

看书的时候,我在地铁里傻傻的被他们逗笑,看完之后,眼睛里噙着泪,却不知为何而流。

我不懂北京孩子为啥别的可以凑合,但吃炸酱面要求忒多,面柔韧筋道,八小碗菜码样样齐全。我不懂北京孩子聊起过往童年,眼里放出的闪亮是怀念老北京胡同,还是怀念那逝去的时光。

但我懂北京孩子天性乐观总是一副嘻嘻哈哈的满不在乎,我也懂青春与北京一同消失在氤氲里,他们的怅然若失。

想起北京孩子李寒邻说的,想买这本书,千万别搜“北京孩子”,那会出来一大堆北京小学生练习册的。

作者介绍:荣荣

每本书都认真读过,写书评,推荐好书!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48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