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因为肆虐的疫情,我们不会去惊动84岁高龄的钟南山爷爷。

如果不是因为他率先提出了“人传人”并建议封城,2个月来不知会如何?

如果不是因为这60天来他始终冲在前线,我们不知道疫情会怎样发展?

…………,…………

年伊始,从1月18日开始逆行北上武汉调研开始,到3月17日,整整60天。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的年春天,异常忙碌。

这位年过八旬的科学家,如同17年前抗击非典疫情时一样,一直奋战在抗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最前线。

这场疫情,让钟南山院士,再次成为全中国人的偶像。

人民日报评价他:“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

我们无需去赘述这位伟大人物在这次抗疫中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他的高尚品格、他给孩子们的的回信、他对当代少年的寄语,他将影响着中国亿万青少年的成长。

学习了钟南山爷爷的高尚品德

1月28日,钟南山院士接受新华社专访,朋友圈刷屏。

大家注意到一个细节:他流泪了。

尤其当他说道:我有一个学生,他提供了一个信息,他说他听到(武汉)老百姓唱起国歌,很感动……84岁的他哽咽了,双唇紧闭,鼻子抽搐了一下,透过眼镜,我们都能看到他眼角的泪花。半晌,他接着说:所以,这个劲头上来了,很多事情都能解决……武汉本来说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有全国,有大家的支持,武汉肯定能过关!因为他很清楚,这意味着的重大牺牲和代价。

医者仁心。

记得还是春节前,他就呼吁民众:没有特殊的情况,就不要去武汉了;但人们发现,1月18日傍晚,他还是义无反顾地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就坐在高铁餐桌上,满脸倦容。

是他,第一次对外披露了有武汉医生受到感染,病毒已经出现了人传人的迹象。随后,才有了后来一系列的重大非常举措。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当时再犹豫、再迟疑,后果会是什么?

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什么是国士,这就是国士。国士无双,更凸显钟南山院士的价值。17年前他在非典期间的贡献,人们有目共睹。他的一举一动,成为人们判断疫情的风向标。

人们信他,因为他既有专业的知识,而且说真话。

越是关键时刻,越需要专业的意见,在专业人士中,首屈一指的,毫无疑问就是钟南山院士。

他的很多观点,没有一点含糊,有着一位科学家的直率和坦诚。

一封回信影响亿万青少年

3月7日,“一封来自钟南山爷爷的回信”在朋友圈刷屏,这封加上标点符号共个字的短短来信,成为全国2亿青少年的一份学习材料和精神大餐,深受激励和鼓舞。

网友们这样评论:太暖心了!为国为民,国士无双。这才是值得孩子们追的偶像!希望孩子长大后像钟老一样为国家作贡献!

自从新冠肺炎肆虐以来,钟南山院士收到了许多的信件。有表示关怀感激的,有嘘寒问暖的,有推荐中药药方的,有直接寄来草药的……

如山的信件中,有一笔亮眼的色彩,正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小学生、中学生寄给钟南山爷爷的信,和绘出他们心中钟爷爷形象的画。

在此以前,或许很多小朋友并不知道“钟南山”为何人,然而,这个鼠年的春节,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小朋友们追上了这颗最耀眼的星,也对“医生”“护士”“科学家”的这些职业名称,有了新的认识,甚至激发了长大后从医的理想。

钟南山院士对收到小朋友的来信,十分珍视,认真阅读了每一封来信,亲自回信,并亲笔写下了对青少年的寄语:

亲爱的孩子们:我看到了你们认真的一笔一划、用心设计颜色鲜艳的图画、稚嫩的文字、真挚的语气、你们的勇气和理想,都深深地感动着我。生长在这个时代,你们是幸福的。你们善于表达、善于分享,中国有你们这些充满活力的新生代,我感到无比欣慰!希望你们相信我们的国家,相信我们的白衣天使战队,无论是在一线抗疫,还是在家里学习,我们都是在与疾病进行战斗。我相信你们会好好利用“停课不停学”的这段日子不断学习,用知识缝制铠甲,不远的将来,当你们走出社会,在各行各业都将由你们披甲上阵。希望你们好好学习,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不惧艰辛、勇敢前行!

学到了中华民族团结抗疫的精神

3月14日上午,钟南山院士在官洲接受南方都市报的专访。

他说,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的过程中,学生们放假的时间比较长,最关键的不是学到了新冠肺炎这个疾病怎么防治。更重要的是学到了一种精神——中华民族团结抗疫的精神。由于国家的高度组织性,使得我们能够将全国人民动员起来,为了抗击新冠疫情这一个目标来共同努力。

具体有两点,一是解决好小我和大我之间关系的问题,为了控制新冠疫情,使得大家有很多不便,要待在家里,但大家都能自觉地做出牺牲,所以减少了疫情的播散。这个方面,大家都做得很好,很好地处理了大我和小我之间的关系。

还有一点,就是学会了用科学的精神去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治新冠肺炎需要有科学精神,要有科学研究也要有科学知识。如果下一次有其他的事情,或者同学们在其他领域遇到了问题,也要明白,解决问题需要有科技、科研支撑。而科技科研的支撑关键是打好基础。

所以不管是小学、中学、大学,都是要打好自己的学习基础,大学生要打好专业基础。具有了良好的基础,才能够进行进一步的科技攻关。就像这一次,大家经过10年、20年蓄势待发,一旦遇到情况,就能够利用自己的经验、知识,创造出新的方法,找到更快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好基本功、保持好奇心和重要

钟南山院士想对同学们说,学习最重要的是学好基本功,同时还要保持好奇心。

84岁的钟南山院士,70多年来都在坚持学习,关于学习,他最大体会就是,要学好基本功。只有具备了最基本的知识以后,你才能够往上走。

而在基本功里,学好语文最关键。学好了语文才懂得如何对事情进行分析、总结、综合。我们在很多科研工作、科研领域中都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这尤为重要。

其次就是要学会多问几个为什么。

我们除了学习基本知识,还要有好奇心,经常去考虑一下:这个为什么是这样?或者这个跟事实(本质)有什么出入?

正因为这样,钟南山院士在整个工作过程中,以及这几次抗击冠状病毒的过程中,他都保持着一颗好奇心和敢于提为什么的精神。对于别人讲的东西,不见得要相信,关键要眼见为实。以实践为师,相信自己的实践,比相信权威更加重要。

真正影响他一生的的是父母

钟南山出生于一个医学世家,他的父亲名叫钟世藩,是中国著名儿科医学专家。钟世藩身为一个儿科医生,对待病人,尽心尽责。下了班,他也给孩子看病,有时孩子太小,还会上门出诊。坚持大查房。认认真真书写每一份病例,即使非医学专业都能“看得懂”。

能少用药就少用药,能用便宜药就不用贵的药。这给他的儿子钟南山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原来当医生,既能救死扶伤,还能受人尊敬!”

钟南山说:“父亲就是这样,他对事业有着执著的追求,总是希望别人过得更好。”

钟南山还有一位优秀的母亲。母亲廖月琴曾担任现医院副院长,医院的创始人。

回忆起母亲,钟南山提到过几件小事。其实钟南山在读小学的时候成绩不好,经常逃学,还留过两次级。“五年级时有一次考试我偶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妈妈知道了很高兴,她对我说:南山,你还是行的啊!”

父母身上的品质就这样深深地刻入钟南山的骨子里,让他懂得为人处世的品格,和职业使命的严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5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