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介苗接种反应 http://m.39.net/pf/a_4340669.html

岁暮归南山

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孟浩然(—),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早年隐居家乡襄阳附近的鹿门山,闭门读书,以诗自娱。曾游历长江南北各地,巴蜀、吴越、湘赣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四十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不第。张九龄镇荆州时,署其为荆州从事,不久,患疽而卒,终年五十二岁。有《孟浩然集》。

这首诗是孟浩然于开元十七年(),自家乡襄阳赴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失败后,回家之前写的。孟浩然一生没有做官,以布衣终身。但他并非对仕途没有期待,于是鼓足勇气参加科考,可惜碰壁了。他又不屑奔走于达官贵人之间,以寻求自荐。所以就写了这篇饱含失意,又略带牢骚的诗作。

南山:唐诗中的南山大多是终南山,这里应该指孟浩然家乡的岘山,在今湖北省襄阳市。因为襄阳在长安南边,故称南山。

北阙:天子的宫阙,代指朝廷。中国古代帝王都是坐北朝南,故称北阙。

上书:古代的读书人向朝廷进献治国策略,以寻求做官的机会。如近代康有为就组织了著名的“公车上书”。

敝庐:庐,房子。如陶渊明的《拟古九首》有“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敝庐就是自己住所的谦称,如同“寒舍”、“蓬门”等。

青阳:春天。

除:逝去。王安石《元日》有“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虚:空。

关于这首诗,还有一个故事。孟浩然和王维同是盛唐山水田园诗人,意趣相投,人称王孟诗派。王维很欣赏孟浩然的才华,想推荐他做官。有一天王维在宫中当值,就私自将孟浩然请到自己的工作室聊天,其情形估计也不外是吐槽、诉苦之类的牢骚话。然而恰在此时,唐玄宗进来了。王维先让孟浩然躲起来,毕竟私自带朋友进来也是违纪的。后来一想,万一不奏明皇上,落个欺君之罪更严重,于是禀告唐玄宗。唐玄宗历来听过孟浩然的诗名,问他最近有什么诗作,孟浩然就读了这首诗。当读到“不才明主弃”这一句时,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人,奈何诬我?”于是放归南山,终身不仕。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首联就表达了愤懑的情绪,早知道我的治国方略不被采纳,就不上书言事了。来到京城谋求一官半职,未能如愿,只得落魄地回到故乡。一个“休”字,语气强烈,态度坚决,所谓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表达了自己的报国热情不被采纳的强烈不满,而且孟浩然也不愿意整日周旋于达官贵人,仰人鼻息。于是一气之下,不如回家吧!这里的“敝庐”就是他在襄阳的隐居之所。如陶渊明将隐居就称作“结庐在人境”。华仔认为这里或许不仅仅是自谦,毕竟孟浩然不像王维那么阔绰,有个辋川大别墅。他的房子可能真的就是那么破。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这就是导致孟浩然被唐玄宗嫌弃的罪魁祸首。这两句其实是孟浩然的自嘲,只是牢骚话而已。然而唐玄宗当真了,虽然孟浩然自称“不才”,其实是抱怨皇帝没能赏识他。文人在失意的时候发发牢骚很正常,但是统治者可不赞同这种做法。北宋的柳永,只不过写了一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本来都录取进士了,皇帝偏偏下旨去掉他的名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须浮名?”这里华仔不禁感叹,孟浩然你那么多好诗,怎么偏偏拿这一首读给皇帝听呢?你读这首诗给皇上听,皇帝赏识你才怪呢!看来你真的是太自信,太天真无邪了啊!再说了,你怎么还抱怨朋友疏远你呢?你不是有王维、李白这些盛唐第一梯队的大诗人做朋友么?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这两句接着写衰老与岁暮了。古人寿命短,孟浩然四十岁已经有了白头发了。不过这里的老,不仅仅是身体的衰老,也更代表自己余生只能衰老于山林之间了。既然仕途无望,那我还待在这长安城干什么呢?毕竟长安的生活水平这么高,我也“黄金然桂尽”了。盘缠都花光了,也不好意思老问王维借钱啊。何况一年又快结束了,那就回去吧。一个“催”字,显示出时不我待,老之将至的伤感,一个“逼”字,仿佛春天正迫不及待地赶来,要赶走这旧的一年。我们可以想见,孟浩然以四十岁的年纪,去长安闯荡是多么不容易。或许在他来之前,也知道这可能是自己人生的最后机会了。可惜最终还是失败了。这两句显得很萧瑟,用今天的话讲,是有点“颓丧”的。但是对仗工整、色彩素淡,还是很有功力的。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这是他展望未来的情景。既然诗人是失败归乡,那么故乡能否安慰他受伤的心灵呢?看来是没有。他的这一番惆怅失落,还要持续很久。想象自己在夜里难以入睡,透过窗子看见外面的月色和松树,一阵苦闷、空虚。诗人在面对失败的时候,有的故作旷达,显得自己心理很强大。然而孟浩然是直面内心的,是率真的。既然心中有苦闷,为什么不一以贯之呢?华仔认为,能如实地体会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并不加掩饰地表达出来,这便真正具有诗人的气质了。这两句是虚写,虽然还未回到家乡,但已经能预料到到家后是怎样的心境。诗人将自己的惆怅,从长安一路带到家乡,可见其惆怅之深。最后一句用美景衬托哀情,松间的月光照在窗户,一片迷茫、孤寂,显得富有禅意。情景交融,令人回味无穷。

朝廷竟然无视我的上书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收拾行囊,打道回府

一路向南,回到我那破旧的小屋

是我学识浅薄,辜负了当今明主

是我体弱多病,朋友也日渐稀疏

头上的白发,催促着衰老的苦楚

温暖的春天,逼走这颓废的岁暮

永恒的惆怅,就连夜晚也难以安抚

松间的月光,照在窗外的一片空虚

作家榜/唐诗三百首正版全集精装蘅塘退士彩图珍藏版中小学生熟记古诗词淘宝旗舰店¥59¥购买

杜甫说“文章憎命达”,一个人如果一帆风顺,那么可能就不会写出多好的诗。这首诗被前人评为“一生失意之诗,千古得意之作”。虽然充满了愤懑和牢骚,但能在皇帝面前选这一首,也说明了他的性格和命运。或许是他只是想幽默一下,向皇帝开个玩笑,撒个娇卖个萌。或许是他真的已经放下了功名利禄,不那么在乎了。同是干谒诗,相比他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还是差别甚大。而玄宗皇帝也未能理解孟浩然的一腔热血,于是朝堂上少了一个心念苍生的官员,山林中多了一个纵情高歌的隐士。所谓“人生不幸诗家兴”,既然朝廷放弃了孟浩然,那么就让他的诗篇温暖后人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1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