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刘佳璇编辑覃柳笛

自年“智慧城市”概念进入中国开始,国内智慧城市从概念讨论到建设热潮,已有13年。如今,住建部公布的智慧城市试点已达个,相关市场支出规模达到亿美元。

人工智能、大数据和5G等技术带来的变革,助推城市从信息化逐渐跃入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迭代期,智慧城市建设正站在从“量变”眺望“质变”的窗口前。

但是,项目重复建设、一哄而上、实效欠佳等问题,却形成了挡在窗口前的一团迷雾。事实说明,驱散迷雾仅依靠技术驱动还不够,建设智慧城市亟需可行的创新机制、有效的方法论,这考验的不仅是技术,还有人的智慧。

年5月,在深圳市南山区,“智慧南山数字政府联合创新实验室”(简称“联合实验室”)于南山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简称“南山政数局”)挂牌成立。

两年过去后,《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对南山政数局和联合实验室进行了实地调研。

基于这个联合实验室,南山政数局已渐渐摸索出一套建设智慧城市的“南山方式”。从“南山方式”里,城市能否找到驱散迷雾的有效方法?

痛在一哄而上,难在协同配合

先期设计周期长、重复建设成本高、盲目探索风险大、一哄而上浪费多——这是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李铁曾表示,当前智慧城市还呈现碎片化发展,针对智慧城市的巨系统,很难有单一企业能满足全部需求,各类企业都有智慧城市产品,但是相互竞争和分割,互相之间并没有联通。

南山并不缺乏建设智慧城市的技术、人才和产业优势。放眼南山区,高新技术企业总部林立,全球30余家高成长型企业中有20余家坐落于南山,有能力参与到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企业,正在相关领域群雄逐鹿。

南山政数局负责人坦言,从务实的角度看,南山诸多企业无论大小,都有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寻求技术落地场景的需求,采取总包模式,很有可能造成大型企业之间的排他性竞争,最终破坏整个南山区的创新生态。

正如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单志广所言,大城市要想真正做好智慧城市,难度要比小城市大,因为对横向协调的能力匹配要求更高。

“在南山联合实验室,我们一方面能打磨公司最新的技术和成果,先试先行,另一方面能将在南山打造的标杆项目往全国其他区域进行推广,0-1的创新孵化和1-N的复制推广都非常重要,所以我们作为南山联合实验室的成员单位,非常有参与感和成就感。”商汤科技智慧城市业务相关负责人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完整的智慧城市建设是巨大的系统性工程,从建设、运营到维护,都需要政府与各企业通力合作,硬件与软件都打通,供应链上下游共同参与,完整的智慧城市生态才可能形成。

这要考验的就绝不仅是企业的“技术活”,而是政府部门之间、政府和企业之间、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协同。

南山方法论

单志广曾表示,很多智慧城市项目都是为了建设而建设,并未针对任何具体的城市问题。

事实上,智慧城市建设首先要解码“做什么”,进而才是“怎么做”。

南山区的目标聚焦于:慧建基础,即基础设施支撑更全面、数据共享更顺畅;慧治城市,即城市治理更科学;慧促产业,即产业服务更精准;慧享民生,即市民生活更便捷。

建智慧城市,需要智慧的方法。通过调研分析,南山政数局梳理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痛点与难点,并基于此建设了联合实验室,探索出了智慧城市建设政企合作新模式。

与其他各类智慧城市政企合作实验室相比,南山的联合实验室有何区别?

联合实验室实际上是南山区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试验田”。“试验田”的具体运作模式是:应用需求政府提、技术方案企业出、业务场景选点试、实验成效专家估、成果落地项目上、智慧城市大家建。

在联合实验室这个“试验田”中,南山政数局起的是牵引、协调作用。

在南山政数局负责人看来,智慧城市的建设具体要做哪些项目,既不能靠南山政数局的逻辑推理,也不能靠企业技术人员的热情推销,而是要去调研各个职能部门的切实需求。

若完全以企业研发人员的技术驱动思维主导,很容易使项目变成空中楼阁,“技术成果要与政府和城市的现实场景需求匹配起来。”政数局负责人说。

举个例子,如果交通部门提出了一个具体的交通管理难题,企业拿出技术方案,这还不够,技术人员要经过实地调研,以实际需求为导向完善方案。

技术方案经过试点实验,联合实验室再从余人的专家库中抽取相关领域专家,对实验成效进行评估,评估通过后再落地项目——项目成熟一个,落地一个,推广一个。

商汤科技相关负责人还表示,商汤科技是联合实验室的入驻企业,在这里,能感受到政企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良好的合作氛围:“无论企业大小,都有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机会,政数局会有项目负责人来协调项目的推进,跟着企业跑现场或者加班也并不罕见。”

联合实验室同时也是南山在智慧产业上筑巢引凤的平台,其招商以智能制造、大数据、“互联网+”等产业项目为主要方向,可以说,联合实验室进行的是瞄准智慧城市建设需求的“靶向式”招商。

通过联合实验室平台,平安壹账通科技金融公司落户南山,广电运通、平安国际智慧城、科大讯飞、北京小鱼优道等企业,也通过联合实验室在南山进行布局,为南山区创造近百亿产值。

创新生态

从“试验田”生长出来的成果之一是“圳智慧”平台。

这是南山区智慧城市建设的统一应用服务支撑平台,利用了5G、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高新技术,解决的就是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数据共享难应用难、系统重复建设、治理联动机制不足等问题。

智慧城市共建共享共治的形态,可从“圳智慧”平台见到雏形。

这个平台所汇聚的技术成果,并非靠一家独大,而是来自平安、电信、中兴、永兴元、中博科创、商汤、武大吉奥等20多家供应商,所提供的应用服务覆盖交通、卫健、住建、教育、市政、环保、水务、党委、公安等众多业务部门多项专题应用模块。

这背后所需打通的流程环节、“数据孤岛”与业务条块,可见一斑。

“圳智慧”平台设立了慧建基础、慧治城市、慧促产业和慧享民生四大板块,将人、房、法人、空间、视频和块数据等城市运行数据全面融合,打通了各业务系统屏障,实现跨层级、跨部门、跨业务的管理和协作。

“圳智慧”的一个应用模块是“智慧商事”。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南山商事主体的工商信息、企业关系、知识产权、网络舆情等多维数据可以汇聚于此。宏观层面上,它可以分析南山企业分布、行业分布、商事变化趋势;微观层面上,通过模型构建企业深度画像,又可以对每一个企业深入解析,管理者一屏一键即可知晓企业全貌,从而为决策做辅助支撑。

除了“圳智慧”,联合实验室还孵化落地了“政企面对面”综合服务平台、“政法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南山智慧政务”等多个创新成果。

南山区行政服务大厅是南山区市民、企业办理政务服务事项的场所,大厅二层则是联合实验室的办公地点。《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在现场看到,南山区某政府职能部门正通过“政企面对面”服务平台和企业进行远程视频交流。

南山政数局还在这里还设立了不少开放式工位,为联合实验室入驻企业提供联合办公场所。此举一方面方便企业随时到行政服务大厅享受“一网通办”“一件事一次办”“秒批”等政务服务;另一方面,也便于政府和企业、企业和企业就合作项目随时高效沟通。

整体来看,在智慧城市由“量变”转为“质变”的当下,“南山方式”颇具借鉴意义:通过联合实验室这一政企共建共享的平台,将企业力量加以凝聚,把政企之间和企业之间的沟通渠道打通,切实解决了一些智慧城市建设中降成本、提效率、盘活创新生态的难题。

看见实效

建设智慧城市的“南山方法论”,在具体的城市治理之中已经看见了实际效果。

以交通治理为例,对非机动车的管理是个“老大难”问题。

外卖骑手为赶速度,逆行、闯红灯、超速、与机动车抢行或不戴头盔等交通违法违章行为屡见不鲜。骑手们活动范围大、机动性强,交警警力有限、违章取证难……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各地交管部门开展骑手交通安全教育、加大整治力度、在重点路段增设警力,耗费的人力物力不少。

而在南山区,如果一个外卖骑手违法闯入机动车道,违法警告信息很快便会推送至骑手本人、交警大队和相关企业。

在这背后,是智慧交通技术的应用。

通过联合实验室的孵化,南山区基于交通视觉分析平台,打造了一套创新交通管理模式,运用AI视频智能分析、大数据等创新技术,该平台能对各类交通信息全息感知、全样分析,还可突破时域和空域限制做到全域控制,算法可实现统筹智能全局决策。

该平台目前已实现对非机动车、机动车、重点车辆的违规违法行为、异常突发事件的精确感知识别,包括行人或非机动车闯入机动车道、交通拥堵、异常停车、非机动车违规逆行或载人、骑手未戴安全头盔;机动车压实线、倒逆行、连续变道、违停等。

除了实时监测外,分析、取证和及时响应机制也在这个平台上实现了业务流程的自动化流转——通过AI赋能交通管理,实现非现场执法与应急处置,有效扩展交管部门的管理能力半径。

以实际数据为例,年1月至2月,南山区共产生约宗骑手违法记录,较上一年12月约1宗降幅达56%,违章数量明显呈下降趋势;在年12月骑手违法记录中,头盔佩戴率约为44%,年1月至2月这一数据达到94%,骑手佩戴头盔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年12月产生连续多宗违法的人员约有人,年1月至2月产生约有40人,连续多宗违法的人员亦大大减少。这说明,通过处罚教育与交通安全宣传,骑手安全出行意识明显提高,而科技手段的加持,能有效避免骑手的侥幸心理,防止骑手重复违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1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