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卫健委20日通报的数据,中国新冠疫苗接种量19日突破10亿剂,达.9万剂次,成为全球首个接种10亿剂新冠疫苗的国家。中国疫苗行业协会会长封多佳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疫苗产能与接种能力的不断提升,是疫情暴发后第一时间进行疫苗研发与接种规划布局的成果,也是制度优势的体现,“中国达成这一里程碑,不仅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健康与安全,也为全球抗疫做出了巨大贡献。”

国家卫健委: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破10亿剂次

规模与速度令外媒惊叹,月底前达40%接种率已无悬念

今年3月27日,中国疫苗接种量超过1亿剂次,此后疫苗接种开始不断加速,屡屡创下纪录。5月28日,国内疫苗接种量突破6亿剂次,从5亿到6亿,仅用时5天。这一令国际社会的震惊的速度此后不断延续,6月14日超过9亿剂,19日超过10亿剂,依然只用了5天。

本周早些时候,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以《中国即将进行第10亿次新冠疫苗接种,是的,你没听错》为题进行了报道,称中国“惊人的”接种活动规模和速度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CNN称,截至本月16日,中国已报告接种新冠疫苗超9.45亿剂次,是美国(新冠疫苗)接种量的3倍,几乎占全球(总接种量)25亿剂的40%。

耶鲁大学全球健康政策与经济学副教授陈希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中国接种10亿剂新冠疫苗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但他并不为这一接种量如此快速的实现感到惊讶,因为这与中国此前设定的目标是基本一致的。

在今年3月初的一场论坛上,钟南山院士曾透露,中国计划在今年6月底前使新冠疫苗接种率达到40%。据《环球时报》记者统计,以一人接种两剂疫苗测算,我国新冠疫苗接种率目前约为36%,如果继续保持当前的接种速度,本月底前接种率达40%基本已无悬念。

陈希表示,在推进新冠疫苗接种的过程中,出乎意料的是中国疫苗产业如此快速的进步,不仅产能迅速扩张,并且在工艺上也不局限于灭活疫苗。截至本月6日,中国已有21款新冠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包括有4款疫苗在国内附条件上市,3款疫苗在国内获批紧急使用,已获批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的疫苗覆盖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等多条技术路线。

在本月初举办的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上,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工作组组长郑忠伟透露,我国疫苗产能今年将达50亿剂,产量突破30亿剂,并且数量还在企业的努力下不断增加。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截至5月底,中国已向全球供应疫苗3亿剂,国药中生北京与及科兴中维生产的两款疫苗被纳入世界卫生组织紧急使用清单。

对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而言,接种10亿剂疫苗仅仅是构筑免疫屏障的第一步。封多佳表示,预计我国到今年年底前将完成至少70%的目标人群接种。钟南山此前曾表示,要达成群体免疫,假设疫苗的保护率是70%,中国需要83.3%的疫苗接种率;假设疫苗的保护率是80%,中国需要72.9%的疫苗接种率。

从40%到80%,还会遇到哪些新挑战?

尽管已经拥有良好的基础与充足的经验,但在接种率从40%向70%-80%迈进的过程中,中国依然将遇到一些新挑战。在以色列、美国等接种率较高的国家,近期已经出现接种的“瓶颈期”,如以色列的接种率在5月中下旬达到60%后增长缓慢。一些分析认为,随着符合接种条件且不坚决抵制疫苗的人群完成施打,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会出现同样的情况。

陈希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中国疫苗接种率从40%向80%提升的速度可能会较之前有所减慢,这也是很多国家都遇到的情况,但减慢的速度各国会有不同。“我认为中国疫苗接种速度的降幅会低于其他国家,依然会保持较高的施打意愿”,陈希表示,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周边地区的疫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境外输入风险加强了人们接种的紧迫感;另一方面,在即将到来的秋冬季节,新冠病毒更容易死灰复燃,国内出现零星病例是不可避免的,这也会提升民众接种的意愿。

封多佳则表示,不需要担心中国疫苗接种速度会减缓,因为国内民众的防疫理念和对政府的信任度决定了大家只会越来越踊跃接种。“现在可能已经不是要考虑何时完成80%接种率的问题,而是要考虑‘应接尽接’后如何实现80%以上人群获得理想免疫力的问题。”封多佳说。

值得注意的是,本月初,国家有关部门已批准国药中生北京所和北京科兴中维的新冠灭活疫苗在有需要的情况下可用于3-17岁人群的接种,这也意味着我国可以接种新冠疫苗的人口基数进一步扩大,有助于接种率的迅速提升。

 第一批接种者已接种近6个月,是否会出现“后接前废”情况?

自我国于今年1月启动新冠疫苗大规模接种以来,最早一批接种者已接种近6个月时间,有人开始担心疫苗可能已经无法提供足够的保护效力,出现“后接前废”的情况。

“由于我国疫苗接种速度非常快,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封多佳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在对疫苗持续近一年的观察中,尚未发现效力下降的拐点,这说明疫苗保护效力的持续时间会比较长。

中疾控研究员邵一鸣此前曾表示,初步判断,接种疫苗6个月后,约一半的人对新冠病毒仍有一定防御能力,而目前最紧要的还是完成首次疫苗接种,尽快建立免疫屏障。邵一鸣还强调,不管接种人群的免疫消退到什么程度,打过疫苗的人跟没有打过的人是完全不一样的。打过疫苗的人哪怕抗体一点都测不出来了,体内也还有大量的免疫记忆细胞,只要再碰到病毒,就会有很强的免疫基础。

目前,包括科兴中维、康希诺生物在内多家疫苗厂商均在进行加强针试验。不过,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现阶段暂不推荐加强免疫。封多佳表示,是否需要加强免疫,应该考虑多种因素,包括疫苗效力的持续时间、病毒变异程度、部分人群完成免疫流程后是否获得必要的免疫力,还需要考虑局部地区疫情复发等情况。“因此加强免疫并不是‘固定搭配’,时间和必要性并不确定”,封多佳表示,但无论如何,我国已经开展了疫苗加强针相关研究,有需要随时可以启动加强免疫策略。

对于中国的下一步疫苗接种计划,陈希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建议称,需要进一步兼顾不同地区、不同人群间的平衡性,确保老人、基础病患者等人群的接种率,为未来逐步打开国门奠定基础。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记者赵觉珵胡雨薇

(来源:环球时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5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