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首词出自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公元年,十八岁的李清照嫁给太学生赵明诚,婚后不久,丈夫便“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
公元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这首词的背景是李清照初嫁赵明诚,还是新婚燕尔,蜜月期还没过,丈夫就远游了。在深闺中的李清照,日日思念夫君,时逢重阳,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李清照,为了表达对丈夫的思念,就填词代信,寄给赵明诚。
孤独与寂寞的心情。上片咏节令,写别愁;下片写赏菊情景。尤其是结尾三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用黄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含蓄深沉,言有尽而意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那么李清照的名句“人比黄花瘦”中的“黄花”指的是菊花吗?《醉花阴》是以重阳节为背景的,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都会登高饮酒赏菊,自然,李清照此时也来到了菊花园“饮酒赏菊”。这是一个历来被喜爱文学的人所称道和讨论的句子!
关于其中的“黄花”到底指的是什么,自古众说纷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两种,一种认为是“黄花菜”的花;另一种认为是黄色的菊花。在我看来,这两种观点都有些不妥:“黄花菜”的花虽然极为符合“瘦”的特点,可是却不能对应重阳节的时间!
而秋天,正是赏菊的好时节,李清照的句“人比黄花瘦”中的“黄花”一般都认为指的就是菊花。但是有人也有不同的意见,认为指的是“忘忧草”。这种植物听起来很有诗意,很“销魂”,但是很多人可能觉得陌生。其实就是北方人口中的黄花菜,南方人叫金针菜。一首表达相思之苦的美好的词作,却与如此烟火气的植物拉在一起,笔者也觉得很难接受。
但是持此观点的人认为,这是因为忘忧草这一植物的文化内涵已被今人忘却。史正志《菊谱》有言:“菊草本也,以黄为正,所以概称黄花。”古代诗词有以花喻美丽女子的习惯,菊花也无例外地成为诗词借用的对象。李清照就是一爱“黄花”之人,她曾不止一次地在诗词中用到“黄花”。
但也有人给出了是菊花的三个原因:第一,李清照在重阳节期间给她的丈夫赵明诚写了这首诗,这是一种欣赏菊花的习俗。写菊花最能反映这一天的特点。第二,《礼记·月令》:“黄华在《秋月》中。陆德明解释道:“菊,本也是菊花。“用黄花指菊花是古代诗歌中的一个成语。第三,“黄昏后的东丽酒”一句话,使用了陶渊明的典故。陶渊明的饮酒:“在采菊东篱下,你可以看到南山。“东丽”作为古今菊花的一句名言,已经成为菊花的一个常见典故。
因此,李清照诗歌中的黄花是指菊花。李清照的诗是关于她思念丈夫赵明诚的孤独。然而,整首诗中没有一个词。相反,她用“人比黄花瘦”的生动形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重阳节的晚上,菊花的清香飘着。西风吹起窗帘。窗帘下,李清照比在风中摇曳的菊花还要瘦。这张照片比成千上万的相思之词更感人。当赵铭诚读李清照的这首诗时,他的脑海中自然会看到他妻子瘦弱的形象,体会到他的相思之情。
李清照黄昏的时候在东蓠边喝酒,“有暗香盈袖”,说明黄花的高度正好是在她袖子的位置,这也符合菊花的生长高度。其次,我觉得有人认为不是菊花,解释的原因是菊花不够瘦,我觉得他可能不太了解菊花。菊花的品种非常多,有些菊花的确是圆圆的,像一团绣球,比如金皇后。
但有些菊花却是看起来就让人感到纤细、瘦弱,譬如仙灵芝,这种菊花就完全符合李清照整首词的情感和韵味。在我看来,这里的“黄花”应该指的是经霜之后已经叶子和花有些枯萎,可是还没有掉落的菊花或是其它应季的花。“黄花”的“黄”含有枯萎的意思。
这样词中所要满足的四大条件就都满足了:一是“瘦”,霜打的花叶当然“瘦”了;二是和重阳节的时间符合;三是很好地体现了萧索、凄清的气氛;四是很好地表现了李清照思想从恬淡洒脱向烦愁郁闷的转变过程,暗合了她对丈夫的思念!
所以,这首词之所以能够被广泛传颂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者将比喻用得恰到好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结合得非常紧密,极切合女词人的身份和情致,读之让人感觉亲切。无论“人比黄花瘦”中是菊花还是其他花,李清照作为古代女子,才情过人,她活得豪放磊落,从不畏畏缩缩,喜欢就是喜欢,忧伤就是忧伤,率真如她。“最后一句传唱千古,情景交融,堪称经典之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5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