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文学——引领人类保护生态,朝觐自然,探寻生命本相
大自然是人类的摇篮,文明人类所拥有的一切,无不起源于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庄子有曰:“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天人合一,“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大道自然,《易经》讲:“明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大自然坦陈于天地间,经数千年的文化见证,以其澄净、纯美、厚重、神秘与传奇,赋予人类永恒之情结,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是人类视野中至美的盛宴。
古往今来,无数文学大家以其独特的视角与文字,赞美自然,将深情实感付诸于笔端。古有东晋诗人陶渊明,甘于隐居大自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南宋词人辛弃疾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唐代“诗仙”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杜甫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等,都表达出人与大自然的相依之情。
大美自然,是文学创作永不枯竭的源泉。爱默生以“自然是精神之象征”的思想,极大地影响了同时代乃至后来的自然文学作家。
自然文学发源于20世纪后期的美国,这种独特的写作门类,早在17世纪,欧洲移民第一次踏足美洲大陆时,就开始逐渐形成。从事自然文学创作的泰斗们,充满着对大自然的深情与依恋,承载着大自然的灵翼,漫步于乡土、田野、山林,溪流、鸟兽、稻菽与草木间,将生灵的自由鸣唱,转化成语言,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开解大自然神秘的律动与存在,于曲折中见丰富,于粗犷中见细腻……彰显出纯净的美学品味,让众生体验自然之美,探寻生命本相。得以在淡定中觅得趣味,在趣味中觅得快乐,人格亦得以完善。
当代世界自然文学发展的趋势,表明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7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