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名句赏析第31期: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秋风起时,也最能激起游子浓浓的思乡之情。秋天又是赏菊的时节,古人常常用菊花来表现傲寒高洁的品质,但是也有一些人,因为菊花而想起自己久违的故乡,借助菊花,这些诗人们生出了浓浓思乡之情,于是,为我们留下了不少千古名句。

1.

“尽借”也作“借人”,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有多少远在他方为客的未归游子,只能借着欣赏篱笆里的菊花来品味秋天的滋味。出自明代唐寅的《菊花》,诗曰:

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这是一首以物起兴的作品,浅显直白,但却十分打动人心。诗人以“菊花”为题,但诗中却无一个菊字,然而整体读下来,却又处处有菊的影子,当真别有韵味。

故园中菊花开了,但开得那么低调,而且开得那么突然,天气骤冷,下霜了,万物即将枯萎,百花即将凋零,然而就是在这严寒的时候,菊花一夜之间全开了,而且开得鲜艳无比,那种傲霜耐寒的品质,不需要多说,便已经凸显出来了。

诗人看到篱笆中的菊花,一下引发了思乡之情,但诗人的气魄是很大的,他不仅只看到了自己,而是由自己推想到天下所有未归的游子,他想,现在这个时候,天涯未归客们,一定也在望着篱笆中的菊花,感受这浓浓的秋意吧!

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菊花本与归隐相联系,唐寅便反用这种意象,为我们道出了浓浓的思乡之情,不写菊而全是菊意,极有余味。

2.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花开花落,已经过去了两载,看着又一次盛开的菊花,(我)不免垂下伤感的泪水,一只孤舟还系在岸边,虽然回不去家乡,但我却一直心系故园。出自于唐代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诗曰: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秋兴八首》是杜甫大历年间漂泊夔州时写下的一组律诗,因为是在秋天有感而发,所以称为“秋兴”,要知道,杜甫晚年不仅多病多愁,而且因为战争常年漂泊在外,心情可想而知是多么抑郁悲凉。

杜甫起笔写巫山巫峡所见之秋色,营造了一种阴沉悲凉的气氛,令人感到秋之衰败。这两句是由景入情的佳句,试想去年时杜甫也面对丛菊,也是类似的心境,那种羁留在外,不能回家的伤感,那种悲凉凄清的境地,全在一个“泪”字之中。而一个“系”字,更是一语双关,写出了自己最浓的乡情,孤舟停泊,舟系于岸;心念长安,系于故园,杜甫的心,全是一片悲凉。

菊花再开而孤舟不发,只落得令诗人再次垂泪的下场,杜甫晚年漂泊无依,羁旅江湖,又心忧国家社稷,面对萧瑟的秋景,难怪会引起家国之感、身世之感、故园之思!

3.

明艳的菊花在静静地开放着,红红的莲花却渐渐凋落了它的花瓣,一菊一莲的对比,显现出了菊花的傲寒的品质,但其实,整首诗却表现了诗人那颗浓浓的思乡之心。这两句诗出自于唐代赵嘏的《长安晚秋》,诗曰: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这首七律是赵嘏客居长安时所作,独在异乡为异客,不仅是佳倍思亲,一到寒冷的秋季,也会更加思念故乡的,正是基于这种感情,赵嘏才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当夜色褪去,晨光初现的时候,诗人看到竹篱旁边紫菊半开,仪态静穆雅致,水塘中莲花红衣落尽,似乎满面愁容,菊开莲枯,本是秋天的味道,可这些景象却都带上了诗人的主观情绪,这便是移情于物的手法,除了形象传神的妙用之外,还能将诗人伤感的心境表现出来。

中国古典诗词中,菊花本就有丰富的意象,比如李清照写“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都是借菊来表现愁苦的心境,而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却借菊花表现了归隐之意,赵嘏此处,似乎更偏向陶渊明的归隐心境。

由前面几句所描绘的萧条景象,触发了诗人孤寂惆怅的秋思,于是顿起归乡之心,末两句借西晋张翰的事,表现出了隐退之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77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