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文
谢操
很难用一句话描述清楚马立安的身份。她来自美国,现在却成了一个地道的“深圳通”。作为一个“深圳人”,她在深圳却没买房子。作为一个人类学博士,她却没有进入学术圈,而是不务正业地在城中村搞艺术活动。
年,在美国莱斯大学念博士的马立安,第一次来到深圳,开始人类学田野调查。一次饭局让她遇到了南下的剧作家杨阡。“要不是因为杨阡,我可能不会留在深圳”,如今她已把深圳当成自己难以割舍的一部分。她和丈夫杨阡养了三只猫,各自经营的“握手”艺术空间和胖鸟剧团相互独立,偶尔会有合作。
年,马立安与几位美国学者合著的论文集《向深圳学习》(LearningFromShenzhen)在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去年该书被翻译成了中文。不得不说,该书的英文名和中文名都能找到各自心仪的读者。恰逢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四十年,各种讲座让马立安的日程被塞得满满的。但她还是抽空给自己的朋友李一凡帮忙,为纪录片《杀马特我爱你》翻译了英文字幕。
身着宽松的红T恤、脚踩凉鞋和黄红蓝相间的袜子,马立安带着我轻快地穿梭在深圳的大街小巷,用流利的普通话描述此地三十年的沧海桑田。伴随着她那标志性的爽朗笑声,我惊讶地发现,她比大多数像候鸟一样短暂停留于此的人更懂深圳。
沿着南山望海路往前走,经过海上世界船头广场,马立安边走边给我介绍着这些街区之前的历史。她指着两旁被改造过的国企工厂和不远处的女娲补天雕像说,“这里之前是片海,所以我们现在实际是在游泳”。
在访谈中,她拿起一支笔,在纸上娴熟地勾勒出整个宝安和蛇口的轮廓,随口提及文天祥《过零丁洋》描述的深圳内伶仃岛,以及郑和下西洋经过的赤湾。听说我此行借住宝安,立即重点标出她最喜欢的宝安区西乡。那里是老居民区、城中村和现代ShoppingMall交错的地方,也是她认为宝安区最多元化的地段。
20多年前,她刚到深圳时,曾在深圳大学附近的粤海门村,住在一个月租元的房子里。一场饭局让马立安认识了杨阡。杨阡常常带着马立安在不同的村里找好吃的,吃“最地道的土菜”。
对当地餐馆,马立安当然是了如指掌。访问完毕,她带着我前往一间“北京餐厅”。通往海滨公园的小路被私人别墅的门禁挡住,我们只得绕行。马立安似乎早已习惯“广东人”的身份,不经意间把广东以外的人都当北方人,所以邀请我这个“北方人”去尝一下“北京餐厅”的面食。兴致高处,她说这辈子最后悔的事,可能就是没有做饮食人类学。
邻桌的两位中年大叔发现这位美国大姐普通话很流利,就上来搭话。他们住在宝安的西乡,畅想着将来住进南山区海景房的生活。马立安却反驳说,住西乡的好处多得多。最后大叔加了马立安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