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政园中部花园除了主厅远香堂之外,见山楼就是园内最主要的建筑了。它位于夏亭荷风四面亭北侧,由荷风四面亭向西过曲桥,再沿北边的廊道即可进入。

见山楼经常作为拙政园的代表建筑入各类摄影画作,也是拙政园最佳打卡拍照点之一。朋友们可以在见山楼连接北围墙的曲桥上拍摄,最能取到见山楼全景。

1.束云归砚,裁梦为花

见山楼的楼名篆刻在楼内的匾额楹联上,但位置是在二楼,匾额:见山楼,开门可以见山之楼。而一楼匾额为:藕香榭,莲藕芬芳的水榭。

见山楼并非文徵明《拙政园三十一景图》当中的原名,此处原名梦隐楼。到了清咸丰年间,成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的办公之所,觉此楼名过于晦涩消极。

因以前苏州城中皆是平房,登楼推窗即可远眺灵岩、天平诸山峰,故取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意,改名为见山楼。

还好,二楼有一副南柱楹联,由“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所撰,仍为我们保留了原名的一丝意境:

束云归砚盒

裁梦入花心

其中提到梦的是下联。郑板桥的好友李方膺(号晴江)擅画梅花,下联赞叹他的画作具有梦幻般的美,就好像他能把梦境剪裁一番,融入所画的花蕊之中。

什么?梦就像是花?可以种植?可以剪裁?等等,郑板桥这创意,好像是来自几年前的好莱坞大片《盗梦空间》(Inception,直译:植入)吧?

郑板桥生活的时代是清朝的康乾盛世,迄今近年了。我们不清楚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创作灵感中是否有来自郑板桥这样的东方智慧。

但我们也不必过分惊讶于老外有多么超级大的脑洞,因为你看这人类情感,似乎在这条时间轴线上都是共通的。

上联的精彩程度更不输于下联,赞美的是李晴江的山水画,就好像能把天上的云采摘下来扎于一束,放进砚盒一样。放在这里意指从前见山楼二楼高可摩云。

你能想像画家搁笔那一瞬间,有云朵集于一束,归于砚匣的那个画面吗?郑板桥对于好友画工真是不吝赞美,此等技艺真能比肩传说中的神笔马良了。

不过郑板桥这番“束云归砚”的瑰丽幻想,应该还是有出处的。《后汉书》之中所描写的,费长房“壶中天地”的故事,就有着类似的奇幻情节,不知以后会不会又成为好莱坞的脑洞。

东汉时有个叫费长房的人,是管理市场的小吏。他偶然发现街角有老翁在售卖丹药,还常将一空葫芦挂在屋檐,每天日落后行人散去,老翁就一跃跳进葫芦。

别人都看不见,只有费长房从楼上能看见,知道他不是凡人,就买了酒肉,恭恭敬敬前来拜见。老翁见他为人诚恳,当晚日落就带他一起钻入葫芦。

他进入后睁眼一看,只见里面别有洞天:日月星辰,奇花异草,楼阁错落,雕栏画栋。费长房在此尽享壶中天地,并随老翁十余日习得方术,才骑竹杖飞返。

返回故里之后,家人大惊,都以为他早已死去,原来已经过了十余年。从此,费长房能医百病、驱瘟疫,还能预见吉凶祸福。

是不是又觉得跟诺兰的《星际穿越》有那么点像?这问题就留着见仁见智吧。

2.私人订制,也属无奈

见山楼是一座江南风格的民居式楼房,重檐卷棚歇山顶。楼上设明瓦窗,色彩淡雅,一派古朴之风。

此地两侧傍山,三面环水,因此水景是重要主题。岸边茂竹古树郁郁葱葱,风吹林动,倒影入水,在蓝天白云映衬之下,显出几分山野之美。

一楼的室内摆设被布置成书房样式,沿水的外廊还设有吴王靠,走累了可以在此小憩,观游鱼,赏荷花。二楼高敞,从西侧的假山石级盘登而上,即可到达,以前在此可尽览郊外山色。

可惜现在山廊尽头铁将军把门,早就禁止游人上楼了。所以上面说的那些二楼的楹联匾额,一般情况下是看不到的。

不过近几年二楼试行私人订制预约开放,就像整个拙政园也试行私人订制早上六点半开放一样。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拙政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7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