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香染黄东篱之时,我鉴赏这儿的风,赏读周梦蝶的《九月》
该如何解读周梦蝶呢?关于他的生平,有大纲,并无更详细的资料,关于他创作的背景,实际在细节上是缺失的。他活了94岁,在宝岛安然病逝,一生大部分时间,孓然一生。
我们读他的诗,一种古典深邃的美,却是现代文和传统古文糅杂的方式,从诗歌的形式,他写的是现代诗,但是其气韵,却不脱古典一脉。写的是孤独在世间的灵魂的感悟,意象虽然也用了关于各种宗教神话的故事,甚至有西方的,但是总的来讲,还是根植于中国文化的,而上升到灵魂层面的诗歌。
周梦蝶创作的《九月》以及以月为体裁的诗歌,收录在他年发表的《还魂草》诗集里。而周梦蝶也是因为《还魂草》享誉宝岛诗坛。
那么年,是一个怎样的时段呢?
年,周梦蝶44岁。
年出生的他, 生于河南省 淅川县马蹬镇陈店村,幼年读私塾,在开封读的小学,初中。22岁 入读开封师范,按道理三四年后就毕业,但是年,26岁的他又读了宛西乡村师范。
这里就有点推敲,当然我没有一手资料,为什么开封师范,四年后没有参加工作,却又转而进入另一个师范读书?据现在的资料,他应该是在这几年,成家,并有了子女。或者是经济原因,使他选择一个好就业的师范学校再读书?或者是在寻找机会?要知道当时的中国,已经是阶段性的末世,大量青年没有工作,此年体质不算好,看起来羸弱的他,有了一个机会,就是参军。他被命运推着,第二年,他随着军队,撤往宝岛。
无从推测他当时的状态。但是很能感受的就是一个下层的兵士,并没有自己多少选择的自由。在离开故土的刹那,他是否后悔一生几乎长留宝岛,孓然一身?但是命运不可选择。他是被命运裹挟的平凡人。
年,他因病退伍,时年三十四岁。很多人选择了安家落户,结婚生子,但是周梦蝶没有。在孤苦落魄的环境里,他做过看守墓地的守墓人,后来自己摆了摊子,在台北武昌街,摆摊卖书。38岁,自费出版了诗集《孤独国》,让他声名鹊起的,是44岁出版的诗集《还魂草》。
44岁,古代的陶渊明,厌弃了漂泊,已经归隐家乡,和土地紧密联系在一起。
40多岁的周梦蝶,在宝岛的台北武昌街,这里是繁华市井,街头小小的摊子是他的一切,睡觉的地方,还是一家老板娘看不过去,提供给他的夜晚可以睡觉的店堂,但是白天必须让出。
但是他的梦,却恢弘而浪漫,他的诗,糅和了那清苦岁月中的自然之景,那是梦里望乡。
”许久没有访问南山了,
那浓浓的冷香该已将东篱染黄了吧?
这儿底高旷是我底笠屐画出来的——
我鉴赏这儿底风,
这儿底风鉴赏我飘飘的衣襟。“
不知道为什么,看到这首诗的开头,一旦联系诗人的困境,就觉得悲哀。
这是陶渊明的南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应该也是周梦蝶故乡的底色,黄河在这里形成地上悬河,这里虽然是北方,气候却温暖湿润,河系众多。淅川县有山有水,景色不比陶渊明的南山差。
周梦蝶十几岁就喜欢庄子鼓盆而歌,这种原始乡村的风景,是周梦蝶灵魂的来源。自然喜欢庄子,就会喜欢陶渊明。
许久没有访问南山,是陶渊明的南山,也必定是周梦蝶的家园。
而家园,九月的清秋,浓浓的冷香,将篱笆染黄。
这里不能不说,周梦蝶现代诗歌为形式,古典为骨。因为他写的不是公历的九月,是农历的九月,有重阳节,菊花开满了山园。
此时的周梦蝶,有过漂泊在宝岛山地的体验。
那些陵园,多在依山傍水的郊区。在日复一日的守墓中,那山风自然吹动他的衣裳。
在无人的地方,他有时悲哀,有时候,却是快乐的。
只有他一人,带着斗笠,在山和山之间,在墓碑和墓碑之间穿行。
立于生死界边,而小天下。
他当然有理由欢喜,这里的高旷,是他的斗笠和脚步画出来的。
在无人之地,风从远山吹来,吹过他的衣裳,也只有他能够鉴赏如此寂寥的天风。
”种五十亩酒毂
再种五十亩酒毂
再加上三日一风,五日一雨
我底忧愁们将终年相视而笑了!“
农历的九月,是传统农业收获的季节。湖南老家,想必稻谷成熟,稻浪连绵,何止五十亩,广袤之地,千里丰收。
但是周梦蝶的心思不大。从老家为了生计出来,是时代所致,如果命运能给他一百亩田,他会种上五十亩稻子,此时成熟,像陶渊明一样,此刻酿酒,都酿成酒。
豪气上来,再种五十亩,让金色的喜悦,多化作丰足的酒和喜悦。
一百亩摇曳的稻田,在三日风五日雨中,迎来了金秋九月。
所有积攒的劳苦忧患,都因为成熟的稻田,而化作了风中摇曳的互礼。
连忧愁,也变作了笑颜,在九月相视而笑。
只有传统人,才知道季秋九月,通常被称为岁暮的开始,因为,秋收了,一秋代表一年。
但是,但是这都是虚景。
周梦蝶是在山上,是在山上的开阔处,是在极其旷达的视线里。
他脚下是宝岛无尽的山地,这里稻子一年三熟,但是没有陶渊明南山的那种壮丽,没有故乡的那种金丽。
这里他也不是主人。但是某一刻,在寥落的想象里,他是。
他是孤独国王,点草成金,成就理想中的稻浪,致意家乡。
”当岁之余。当日之余。当晴之余
便伴着一身轻,到山海经里
无弦琴边……和大化,或自己密谈去!
有时也向迟归的云问桃花源的消息
而昏鸦聒噪着,投入暝暝的深林里了……“
九月,农历的九月,被称作岁暮之始,一年的终断。
现实中与周梦蝶而言,并无真实的家园。他有想象中南山和故乡金色的稻浪,金色的秋天,但是他拥有的何其局促。
他所能做的,就是独立或者独坐高山,一挹深翠的孤独。
当九月的黄昏,当九月的晚霞,照着他,他只能借着山海经,在其间遨游。
那南山,那北山,那海内,那海外,都在一本上古的舆图里,包含了他的故乡,他的当下。
他和上古和书对话,和自己密谈。
周梦蝶说自己是”伤心人”。但是他又很少说,自己为什么伤心。
但是你若看到他的生平,便能了解。有家乡,却回不去,有妻子儿女,却只能缄口不言。
这世上的苦难,落在平凡的人身上,是岁月里加上一座山。
他能不相思吗?但是有谁能解决他的相思?
自来陶渊明的桃花源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幸福安乐之地,远离兵火,团圆安逸,另外一种,是精神的天国,无现实忧患磨难。
周梦蝶想问的桃花源,也包含这两种。
一种是故乡,一种是精神的天堂。
但是现实没有。他偶尔的追问,蕴藏巨大的相思,回应他的是无边的寂寞。
回桃花源的路,在哪?
周梦蝶的诗,要细读,很容易,我们会被他营造的氛围吸引,一个遗世独立的高人,但是,只有深深懂得古典文学传递出来的微妙幽深的信息,而能读懂他的压抑和悲哀。
比如这首诗,最淡雅也最沉痛的是,有时候也向迟归的云,问桃花源的消息。看似一种浪漫和不经意,实际是有着百转千回的深意的。
他是战争的受害者,命运的被裹挟者,虽然他不谈。他也不能谈。
他这么多年在宝岛孓然一身,果真没有想过成家立业吗?
他的牵挂,愧疚一定是在内心深处。
90年代,周梦蝶没有告诉朋友,趁着两岸开放,回到了故乡。
丁零威化鹤归来,已经60多岁的他,将面对什么?
他的妻子,在他的中年,已经死了。他苦守的意义在这里,原本为了家出游,半辈子清贫,回到家乡,妻子最终还是先他走了。而他的儿子,他带着钱给儿子治疗中风,结果儿子也死了。
这是在这首《九月》的十几年后。
他的桃花源,一生如梦,当触摸时,已经破碎,在情理之中,在感情意外。
之后,周梦蝶真正成了独行者。
知道了这些,你会感动40多岁的周梦蝶,还有着百亩农田,桃源清梦的理想,要种一百亩田,五十亩酿酒,五十亩还是酿酒的豪迈。
那是他的田园家乡梦。
你也会读懂那首用四十年的时间,写就的人生之歌里的高岸和悲怆。
“生于冷养于冷壮于冷而冷于冷的
山有多高,月就有多小
云有多重,愁就有多深
而夕阳,夕阳只有一寸!”
又是一年金秋九月,我不愿望周梦蝶化为诗魂诗仙,如果灵魂能够转世,回到故乡,和妻子和孩子,安居乐业。
所有的相思因相守而化作相视一笑,叫做幸福。
这盛世定如你愿。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诗歌#
古诗三首解读农历九月:九月授衣,九日重阳,可怜九月初三夜
唐诗清新木芙蓉五首:新开寒露丛,远比水间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7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