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正规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陶渊明《饮酒》中写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有一草庐遮风避雨,有一庭院赏花种草,人们心中都有这样一个美好的田园梦。

那里有粗布麻衣,火炉泥碗,生活平静而从容。高兴时饮酒醉,寂寞时游山海。

我们把梦想活在了别人的诗里,可有人把梦想活成了现实。

陶渊明四次出仕四次退隐,不恋名利,甘愿寄情山水,写下了许多田园诗篇。他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陶渊明的桃花源我们无法复制,可是,心中有田园,何处不是田园。

01

处樊笼,有梦想

有这样一个地方。

在那里,看着秋日篱边的菊花朵朵,看着天空碧蓝空旷。饿了有园中的蔬果,渴了有井里的清泉,累了有枝头鸟鸣悠悠,笑了有广阔山野任你驰骋。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其五)》

喧嚣的世界里世事无常,而草庐村舍有着一成不变的安稳。这所有的美好都有一个名字,叫梦想。

梦想是诗,是未来,是过去,是另一种生活。

在陶渊明的笔下,生活过成了诗。他采菊东篱,把酒言欢。他不为五斗米折腰,四次出仕,又四次隐退。

东晋时期四分五裂的家国,门阀的明争暗斗,催生出了魏晋时期独特的隐士文化。

对陶渊明来说,混乱的官场是他的樊笼,乡村野舍才是他的梦想。

他是灵魂有香气的文人,向往着美好而自由的桃花源,在那里人们从容不迫,与自然相邻成趣。这是混乱年代中,文人隐士的精神家园和灵魂归宿。

陶渊明一边做官一边做着自由的梦,当官时候他觉得自己是“误落尘网”,从当官到最后一次辞官归隐一共十三年,官场的行事风格始终与他的个性相背。

他终于明白炊烟、犬吠、鸟鸣、闲庭的自由生活才是他的梦想。

最后一次归隐后他写了著名的《归园田居(其一)》,写下了他这一生的追求。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的田园生活其实很困苦,但晚年的陶渊明还是拒绝出仕。市长级别的官员亲自邀请,也被他回绝。

他深知在乱世,朝野动荡,腐败不堪,他的治世理想始终无法实现,不如归于田园。

他找到了梦想的生活,能让他灵魂舒畅的事情,只有与自然为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我们总是要面对不喜欢的事,不喜欢的生活。自怨自艾不会解决任何问题,去做个梦,那里住着一个美好的你。那个梦就是我们生活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义无反顾时,梦想总会实现的。

02

处闹市,心自净

“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

人们以为住在静谧的草庐就可以忘却烦恼,其实真正的田园就在自己的内心,真正的归隐是内心的归隐。

陶渊明无论做官还是归隐田园都活得潇洒,不随俗流,这源于他率真、豁达的性格。

他在中年之后感叹人生,回忆少年时说,年少时经历的事情虽然不快乐,但是心仍然能感受到快乐,他写下了《杂诗(其五)》。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杂诗(其一)》

这就是陶渊明,率性,坦荡。他做过官却没有官架子,只要到家里的客人,不论贵贱,只要他有酒,就会请客人喝酒。

如果陶渊明先醉了,他就会直接说:“我醉了想睡了,你离开吧。”

陶渊明摆脱了世俗环境的干扰,洁身自好。不念名利,不系权贵。他告诉我们要从心里上摆脱世俗的束缚。

精神上的宁静才是真的宁静,不妨先把心放自由,拥有善良豁达的心,哪里都有安宁,哪里都是清欢。陶渊明把他的处世哲学写在了《饮酒》中。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饮酒(其五)》

陶渊明这种心态是真隐士,朱光潜给了陶渊明极高的评价。

他说:

“陶渊明不是孤高自赏、不食人间烟火气的隐士。他有极其平常的一面,他处处都最近人情,保持着一个平常人的家常便饭的风格。”

在那个时代陶渊明与官场格格不入,不被世俗束缚的他,保持了真性情。

无论哪个时代我们都没有办法完全逃离社会,超然遁世。家住街巷寻常处,每天做着柴米油盐寻常事,受着酸甜苦辣寻常的烦恼。

用热爱自然、善良、包容的心去拥抱生活,就会和美好相遇。

莫让心中的荒芜,占据你的生命。在心中种下的一花一木,都会成为未来的希望。

若是心中充满苦难怨恨,再美的田园都无处安身,再宁静的时光都会坐立不安。

03

处乱世,保初心

生活多磨难未必是坏事。

陶渊明40岁时,经历过多次出仕入仕,才看清了自己的本心,那个混乱的官场不适合他。

田园诗酒才是他的归宿,是他心中的桃花源。

陶渊明20岁时,初次入仕,出任一个低阶的官吏,历史中已不可考。

后来又出任过江州祭酒,上司大兴佛道教,挪用了修堤坝的木材,要在刺史府里建道观,让陶渊明主持这件事。

陶渊明不肯服从,便又脱下官服回乡拿起了锄头。

他33岁时担任桓玄的幕僚,任荆州刺史。后来桓玄图谋篡权,陶渊明厌倦了这些军阀斗争,以为母亲守丧为由,再次归隐。

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刘裕的幕僚,这期间他出任彭泽令。“不为无斗米折腰”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时期。

上级督邮要来县里视察,都邮态度傲慢,凶狠贪婪。有人告诉陶渊明,要穿戴整齐,备好礼品,恭恭敬敬地迎接。

陶渊明说:“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陶渊明看不惯这些盛气凌人的官僚,和官场上逢迎巴结的做派。交出大印和官服,就回家躬耕垄亩了。

那时他写下了《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他家境很是困苦,当官赚的银子很快花完了,家里又遇到大火,他还是不愿意当官。

他宁愿躬下身子锄地,也不愿侍奉权贵,躬下身子逢迎巴结。

现实中陶渊明的田园生活是清苦的,即使早出晚归,也不能满足生活所需。做过农活的人都知道,人工种田是件很辛苦的事儿。

他把日子都写在了《归园田居》中。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的生活里还遭受着“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之苦。他家里曾遭过火灾,没有地方住,就把船翻过来,住在船底。

他经历了多重磨难,终于明白自己的本心是“少无世俗韵,性本爱丘山。”他后半生也坚守着善良、率真、豁达的心性,初心不改。

也正是因为他对自己内心的坚守,我们才能读到这么著名的《归园田居》《饮酒》。

生活中被骨感的生活所迫,被琐碎的日子消磨,被嫉妒之心影响,被贪婪之心所惑。

经历的多了就知道,保持住完整的人格,和真实的自己活在一起,回归生命的本真,才更重要。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哪有十全十美的生活,不过是一份豁达的心境。

很多事情我们无法改变,现实中也没有一处真正无忧无虑的草庐,但我们仍然要保持初心!

心安,心定,心善,心就是向往的那一间草庐,遵从自己的内心,到处都可以是理想的田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7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