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寂静老夫闲,伴鸟随云往复还。家酝满瓶书满架,半移生计入香山。”嗜酒的香山居士许是醉倒在香山里了。

在诗歌发展鼎盛的唐代,这首诗怕是并不起眼。唐代的夜空在无数的星辰的点缀下是绚丽逼人的。但在“双子星”映衬下,其他的一切都似乎失去了光彩。盛唐的“李杜”给人们留下太多的震撼与感慨,想是没有人会否认二人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相较于卓尔不群的“李杜”二人,嗜酒的香山居士或许只能称得上是一个小有名气的诗人。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他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其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醉吟先生”爱喝酒由来已久。他少年时代在安徽淮北的符离先后住了二十多年,那里盛产美酒佳酿且民风强悍,男子饮酒少有敌手。受着淮北民风的熏陶,白居易爱上了饮酒还练出了一副好酒量。还有传言,其少年时就曾酿过为人称道的美酒。

白居易不仅爱饮酒,也爱饮酒后作诗。历史上,“醉吟先生”白居易、“斗酒诗百篇”的李白以及“平生为酒乐”的王绩都以饮酒诗留下美名。其中白居易一生竟留下多首,令人叹为观止。历史上白居易虽有如此多的饮酒诗但被人记住的却不多。后世人们所熟知他的作品多是《长恨歌》、《琵琶行》一类的长篇叙事诗。

《琵琶行》是白居易被贬江州后所作。这首诗可以称得上是叙述诗中的翘楚。事情发生在元和十年。当诗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朝廷并不看重这件事,没有立即追查。白居易对此十分的气愤,便力谏严缉凶手。掌权者却没有听从他的谏言还将其贬之江州。44岁的白居易因此事心中郁结横生,卧病江州却依旧离不开酒。而在第二年,愤懑的白居易在送别客人的酒席上遇到琵琶女,之后创作了六百一十言字的《琵琶行》。随后的几年白居易依旧仕途不顺。每每心情不好,白居易总要叫上歌姬、摆上佳肴,好好地喝上一顿以发泄心中的烦懑。

白居易的余生都浸润在酒中。他的饮酒诗虽比不上李白、欧阳修等有名,但他也算得上是一位诗中有酒,酒中有诗的大师。其《醉歌行》深刻地表达了适可而止,尽兴为善的饮酒哲学。而另一首《劝酒歌》,更把人生的感知,世情的参悟,写到了极致的境地。酿酒、饮酒、写诗。白居易似乎与酒达成了一种独特的默契。美酒可以抚平他心中的伤痛,他给予美酒新的定义。

晚年的白居易向往着陶渊明隐居的生活,他选择香山作为自己的桃源仙境。他喜爱香山源于山中寺庙的清幽与脱离俗世的安然。他将自己酿的酒、收藏的书籍都搬入了寺庙之中。在这里他忘却凡尘俗世,或是饮酒作诗,或是独游香山;或是斋戒坐禅,过得潇洒自在。世人憧憬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野生活。而我觉得白居易活得远比陶渊明要美好的多。他不需要为果腹发愁,也不必为官吏的刁难发恼。他用佛学以抚慰心灵,以无为独善其身,在繁乱的中唐求得一片净土。

人们总说李白远游可见求索的精神,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尽现文人之傲骨,杜甫感念天下尽展忠臣良将之风。白居易一无远游,二无耕作,三无念天下,也没有前面几位诗人那么大的名声。他的晚年是在香山平静度过的。他很长寿一直活到了74岁,想来是因为他拥有一颗无所求、向善、礼佛的心吧。喜爱白居易最开始是因为他通俗易懂的诗风。他的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把我拉近了唐诗的世界。但正真让我敬佩他的是他晚年平和的心境和嗜酒却知分寸的自制。

酔吟先生最终在香山得以长眠。不知他是否还念着自己存在庙里的酒,是否还想逛一逛自己熟悉的香山山水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7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