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排字南去,
但闻深谷流泉。
空山晓来露寒,
独自且凭栏杆。”
大雁排字南去,但闻深谷流泉。今日寒露。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10月8日前后,视太阳位置达黄经°时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此时中国大陆基本上为冷空气控制,秋高气爽,白天气温适中,昼夜温差大,早、晚可见草木上的露珠。唯四川、贵州等地雨水仍多,尤其四川盆地西侧,为中国秋雨最多处。系源自印度洋上暖湿气流与南下冷空气在此处交汇所致。个别年份,在强冷空气影响下,出现“寒露风”,对江南和华南地区抽穗扬花灌浆中的晚稻危害很大,导致空粒和秕粒大盘增加而减产。
《逸周书·时训解》曰:“寒露之日,鸿雁来宾,又五日爵入大水化为蛤,又五日菊有黄花。鸿雁不来,小民不服;爵不入大水,失时之极;菊无黄华,土不稼穑。”
意思是,寒露之日,最后一批鸿雁飞来,再过五日,麻雀入海中变成蛤蜊,再过五日,菊花开出黄花。
鸿雁不飞来,则小民不驯顺,麻雀不掉入海中变成蛤蜊,则时令失正;菊花不开出黄花,则土地不能耕种。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寒露,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寒露的物候是,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
“初候,鸿雁来宾。”宾,指宾客之义。雁本北方之鸟,生于阴而能从阳。八月来,始向南,雁以仲秋先至者为主,季秋后至者为宾。故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雀,小鸟也,其类不一,此为黄雀。大水,海也。《国语》云:“雀入大海为蛤,盖寒风严肃,多入于海变之为蛤。”此飞物化为潜物也。蛤蚌属此小者也。另,或因深秋天寒,雀鸟潜藏,海边蛤蜊增多,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故古人或认为蛤蚌是雀鸟所变;
“三候,菊有黄华。”草木皆华于阳,独菊华于阴,故言有桃桐之华皆不言色而独菊言者。其色正应季秋土旺之时也。陈氏澔曰:鞠,色不一,而言黄者,秋令在金,金有五,以黄为贵,故鞠以黄为正也。故曰:“菊始黄华”。
菊花与梅、兰、竹并称为“四君子”。其经历风霜,高风亮节,更是成为一种人格象征。
陶渊明笔下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使菊花获得了“花中隐士”的称号。
屈原诗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苏东坡唱和:“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更是使菊花成为一种高洁的人格象征。(文图/善业文化)
空山晓来露寒,独自且凭栏杆。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7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