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虽然流传后世只有多首古诗。但是诗人却创造了一个惬意的精神世界和世外桃源。从他之后两千年的时间当中,每一个朝代都有不少的人想要效仿他归隐山林,不为五斗米折腰。他成为了后人的榜样,他也被这些人誉为隐逸诗人之宗。
陶渊明在归隐田园之时写了大量的诗篇,这其中有我们非常熟悉的诗句,也有很多我们并不是十分了解的。我们今天所谈到的这些古诗,其中只有十个字,却影响后世长达上千年。但是这样的诗句并非他隐居田园之后就能写出的,而是他隐居田园12年之后。才得出的最美感悟。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首古诗就是,陶渊明《饮酒·其五》,其中最著名的诗句也是我们最为熟悉的诗句就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古诗创造的独特意境,是千百年来在现实生活中受到挫折士大夫的精神世外桃源。虽然只有十个字,虽然描绘的场景也非常简单,但其中的悠悠意境让我们每个人都咀嚼不尽。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创始人,也正是因为陶渊明这些诗歌的产生,也才有了后世对于田园诗的重视,才会有山水田园诗派的形成。值得注意的一点是,陶渊明在诗词当中,用的并非诗歌化的语言,而是更倾向于散文化的语言创作。
一般来说,诗歌当中最常见的就是对仗,完美的词句上下两联,几乎字字对仗,才最能体现出诗词的精心雕琢。但是在陶渊明的笔下就并非如此。“而无车马喧”一个“而”就是典型的散文化的语言,因为它表示的意思就是转折。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渲染。
这是陶渊明想象中的理想空间,而后的语言更是由此直接采用了设问的手法。“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为什么陶渊明能够做到如此呢?就是因为他心存高远,心静自然凉。也正是因为有如此的亲近,他才会在这山水之间感受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美丽意境。
这首古诗写于公元年,陶渊明归隐田园后的第12年,此时已经52岁。对于这世间已经看透了人生,写出的诗句才会如此淡泊,如此平淡。
诗词的发展有漫长的历程,陶渊明生活的时代,虽然已经确立了诗词发展的传统,但对于具体的格律和要求并没有尽善尽美。陶渊明的诗作,已经出现出对精致语言和精致对仗的追求,这也代表了诗词未来发展的方向。等到陶渊明去世年之后,属于诗词光耀万世的时代才真正到来,那就是唐诗的崛起。
而陶渊明在诗词导入所勾勒的诗意世界,在唐诗当中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继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7731.html